-
日期: 2016-02-01 | 来源: 理想国imaginist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生活指南 | 字体: 小 中 大
一场完美的音乐会需要注意些什么?
每年这个时候的图书评选活动有很多,多到主页菌有时候都分不太清楚。但有那么几个,主页菌格外重视,比如新京报的年度图书评选。今天早晨,新京报书评周刊公布了最终结果,理想国有两本书入选:一是《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年度历史好书),一是《乐之本事:古典乐聆赏入门》(年度艺术好书)。
《零年》,似乎有点拿奖拿到手软了~我们今天来说一说《乐之本事》吧。新京报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在古典音乐界,焦元溥是个非常特别的存在。以他的天赋,他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钢琴家,但比起演奏家,他更喜欢欣赏者的位置,之后再将观感转换成文字,于是有了此前厚厚的两大本对全世界优秀钢琴家的访谈录——《游艺黑白》。正是本身对音乐的深入了解,让他的文字充满魅力和可读性的同时,又是严谨深邃的。他本可以继续深邃下去,但此时他偏偏选择回过头,面向大众写出了一本“浅出”的《乐之本事》。
《乐之本事》涵盖了焦元溥推广古典音乐这些年听到过的各种提问,“不会演奏乐器可以听古典音乐吗?”“不会看谱可以听音乐会吗?”他从回答这些常见问题入手,一点点带出古典乐的历史、古典乐的观乐礼仪,如此种种。这是一本资深乐迷和从未接触过古典乐的人都能各有收获的图书。而写下这本书,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向公众讲解古典乐是怎么回事的焦元溥,大抵是因为心中总有个执念,这就是“我们要认真地把这门艺术交给下一代人。不能只有技术,要深刻了解道理和文化,然后我们把它传下去。”
图为2015年11月,台湾爱乐乐团来京、沪两地演出,特邀焦元溥进行导赏。
焦元溥在得奖感言中,也坦言《乐之本事》其实是被读者和听众问出来的书:
我从英国回到台湾后,有更多的演讲机会,也认识到更不一样的阅听大众。我惊讶发现,大家所提出的疑惑几乎大同小异:“我没有学过乐器,所以我听不懂音乐。”(没有学过烹饪,所以不懂吃饭?)“我不会看乐谱,所以我不敢听古典音乐。”(不会看建筑蓝图,所以不敢住房子?)“我没学过乐理,所以我不会欣赏音乐。”(没学过调色原理和光影分析,所以不能欣赏绘画?)
太多我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居然是许多人共通的问题,“指挥究竟在做什么?”“去音乐厅可以穿牛仔裤吗?”“为什么不要在乐章间鼓掌?”我的聆乐经验又是如何,和大家是否真有差异?一次两次三次被问得多了,索性坐下来好好书写,把听众的问题回答清楚,也加入自己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观念。书写过程中每回答完一个问题,写好一个段落或章节,我就传给一些朋友看,从他们的反馈与批评中进一步思考,哪些疑问还没解释周到,哪些议题也应该纳入此书。就这样一来一往,最后组织成了《乐之本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