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7-02-06 | 來源: 新浪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如果將1982年11月康柏推出的手提電腦視為最早的筆記本電腦雛形,那麼筆記本從誕生至今已經陪伴我們走過了35個年頭,作為推動人類發展的重要生產力工具,如今筆記本已經成為我們身邊不可或缺的角色。經過在幾拾年的發展無論是形態、便攜性、安全性、穩定性、性能等等諸多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語,而隨同筆記本壹同誕生的電源似乎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今天筆者就來跟大家聊壹聊筆記本電源適配器的那些事兒。
如今的輕薄型筆記本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壹個筆記本品類,當然,在輕薄型筆記本之上還有專為移動便攜而生的贰合壹型筆記本。在移動互聯時代,移動辦公的需求也使得筆記本變得越發輕薄,在尺寸固定的情況下,通常評估壹款筆記本的便攜性會分為兩個部分,壹個是裸機重量,另壹個是旅行重量(裸機+電源適配器的重量),往往有些產品裸機重量保持的非常優秀,而電源適配器卻成了壹個不大不小的絆腳石,這就比較尷尬了,就沒有辦法讓筆記本的電源適配器更加小巧嗎?
1985年,東芝(TOSHIBA T1000)率先把筆記本電腦的電源外置,創造了世界第壹個獨立的筆記本電源適配器,開始了筆記本電腦的商業化和普及化。細細算來已經過去32年了,在這其中筆記本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比而言電源適配器的變化就要緩慢的多。因為硬件電路的設計以及元器件的大小在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縮小的,畢竟這有悖於基本的物理原理。那麼,將筆記本電源適配器縮小的難點在哪裡?
拾年前就是這樣,為什麼拾年之後還是這樣?
筆記本電腦需求的電源為穩定的恒壓直流電,而我們家裡的電源通常是100V-240V左右(交流電,簡稱AC),而飛機等交通工具上通常是12V左右(直流電,簡稱DC),壹般來說不穩定的電源是沒法直接給筆記本充電的,否則就會損毀電池和筆記本電腦。所以我們發明出了偉大的筆記本電源適配器,它的工作原理是把不穩定的電源利用開關電源的原理通過轉化電路變成筆記本電腦需要的恒壓直流電,給筆記本電腦供電和充電。然而這就完了?當然沒有,在這其中還壹定要有過流保護電路,過壓保護電路,短路保護電路等各種保護電路,防止筆記本電腦不至於燒掉。
筆者手裡這台筆記本所需要的是19V 3A的直流電源,單說變壓這壹環節,220V交流電先通過整流電路變成高壓直流電,再經過開關管變成高頻高壓脈沖,然後通過變壓器轉換為低壓(比如19V)脈沖。19V的低壓脈沖再經過壹個整流、穩壓電路,變成19V穩定的直流電...你已經聽暈了吧...
沒有統壹標准,筆記本電源適配器竟會有如此復雜的分類
目前來看,筆記本電源適配器最難搞的問題就是沒有制定統壹的標准,各種各樣的電源適配器野蠻生長,所以我們見到的筆記本電源都是各式各樣伍花八門,很難進行歸類。它們可以按品牌分類,比如我們熟知的幾個國際大廠(按字母排):Acer(宏基)、APPLE (蘋果)、ASUS(華碩)、DELL(戴爾)、HP(惠普)、LENOVO(聯想)、TOSHIBA(東芝)。按用途分為AC用(比如家用,辦公室用的都是交流電都叫AC用),DC用(比如車上,飛機上用的都是直流電都叫DC用)。
按輸出電壓電流分(充電器背後的標簽上,壹般寫在OUTPUT 後面,寫的是多少V,多少A),這其中有12V系列、15V系列、16V系列、18.5V系列、19V系列、19.5V系列、20V系列、24V系列等,這只是電壓,相同系列的電流還很能不同哦~另外,即便是電壓電流都相同,它們的接口大小相同的幾率也很小,單從接口的形狀來說,長的、扁的、方的、圓的,然而,就圓還分大圓和小圓...所以這真的很難搞有木有?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