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7-04-26 | 来源: 王圣辰博客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伴随着掷瓶礼和欢呼声,中国在度过其第68个海军节后,为它的第二艘航空母舰于城市大连的香炉礁码头举行了下水仪式。这艘暂定名为001A型的航空母舰,是中国第一艘自行建造的航母。
由于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船体是购自乌克兰,前身系前苏联未建造完工的航母“瓦良格号”,所以,这艘被外界称作“辽宁舰”翻版的航母,被赋予了更多象征着军工技术独立自主的意涵。
这艘中国自己建造的001A型航母无论从吨位、起降方式、整体外形等诸多方面与辽宁舰相仿,但其舰岛、舰体结构和很多细节方面差别很大(图源:VCG)
尽管还未投入使用,但比“辽宁舰”更大、更先进一些的自制新航母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海军力量的迅速增强。过去几天来,中国对这艘航母进行了持续的宣传,正式下水一刻,大陆网络为之欢呼雀跃,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提升远海军事能力的里程碑式成就。
与此同时,中国的这一举动,却让它的邻国对北京越来越增强的军事强势感到不安。数天前,《印度经济时报》发表了题为《印度洋的新威胁:中国将建造至少六艘航母》的文章,指中国建造的新航母将于2020年开始服役,同时,中国还在提升其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作战能力,并培养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这样做。
更早前,《新印度快报》也刊登了一位印度军方人士的观点文章,称随着中国第二、三艘航母的建造,中国正在为大型海陆空作战做准备。一旦和印度发生军事冲突,将在全方位发起攻势。由此,论述中国会对世界的民主、和平乃至经济造成侵害的“中国威胁”言辞,再度甚嚣尘上。
源自于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威胁”论,至今在国际关系中仍保有一定的受众。这种基于意识形态差异而产生的对中国崛起的忧虑与质疑,于不同的地缘处境下,存在不尽相同的理解和认同度。
政客、学者、媒体的各抒己见和民众的人云亦云,让“中国威胁”的观点、理论和思潮延展到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生态、文明等多重层面。久而久之的渲染,也为中国正在实行的逐步参与全球治理并在其中扮演积极角色、有所作为的和平崛起路径,附加了负面的色彩。
对此,中国政府也渴望缓解、化解、消除这样的评述,甚至弃用“和平崛起”的语言而强调“和平发展”,并不断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全心致力于“和谐世界”的构建。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效果并不理想,但却不失为一种弥合分歧、建立互信的有益尝试。
但反观另一面,这些来自中国之外的担忧、害怕以至恐惧,至少现在看来,却也不免掺杂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引起的过激反应。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