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7-09-12 | 來源: 周耀旗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哈佛 | 字體: 小 中 大
25%的家庭常住人口的減少使空置房增了,出車量降了,人氣少了,這壹切是因為大女兒上大學去了。拾幾年來從抱著、扶著,領著到自己走、跑、跳,再到現在象小鳥壹樣地飛出去了。想來,當年我離家上大學,我爸媽有同樣的感受吧,壹切是那麼的遙遠而顯得有點不真實。
當年文革剛剛結束,大學開始恢復招生,讀書還像玩壹樣的。沒有重點高中,尖子班,不需要上補習班,上完了課願意做壹點家庭作業就好。壹考定終身,而且那時高考是先得到分數單才填志願,我高中期間最好的科目是數學,最喜歡的是物理,但高考中化學分數相對比較高,因此就填了中科大的近代化學系。科大居然就收我了,入學了才知道它是國內當時錄取分數線最高的大學。上大學是我第壹次出遠門,以前最遠壹次也就是從張家港到蘇州大阿姨家玩。大學開學之際,我爸和我小姨夫坐公交車把我送到無錫火車站,讓我自己去合肥。10個小時的車程到了合肥站,已經是傍晚。學校的老生從火車站把我和其他新生接到大學,再登記,找到住宿,自己鋪好床,已經深夜2、3點了,開始想家,這是第壹次,也是最後壹次想家,畢竟小(即將過16歲生日),所以很容易適應新的生活。要是歷史重新來壹遍,我不知道我還能不能進中科大,進去了才知道我在同學裡是入學總分是偏低的,學業成績也是從剛去時的下游慢慢努力到後來的中游而已。
對我女兒而言,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大學升學考試倒也是壹考定終生,再加上本土學生壹般不是那麼用功,這裡基本沒有什麼合適的補習班,所以想考上澳大利亞幾所好大學,只要稍微努力努力,加把油,還是相對比較容易進的。但大女兒肆年前隨著全家離開美國時給自己定了個目標是壹定要回去上壹所好學校,這給她自己加了許多壓力。由於需要同時滿足澳大利亞和美國大學的要求,她這幾年肩負著多重申請和考試。澳大利亞不同州的大學要分開申請。拾月份她先網上登記申請了昆士蘭州的昆士蘭大學和格裡菲斯大學,又分開登記申請了維多利亞州的墨爾本大學和莫納什大學。當我建議她申請位於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所在地的國立大學時,她說,登記填表格太繁瑣了,真的不想再開個新賬戶,因此我也沒有再啰嗦。
同時她需要參加美國的SAT考試(美國高考之壹)。去年中第壹次考的成績她自己不滿意,去年下半年她又考了壹次。SATII 的單學科考試,化學在來澳洲前已經考過,她還自己報名考數學、生物。除了這些重要的標准考試之外, 她還有高中學校裡的IB(國際文憑)的模擬考和全世界的統考。學業和考試雖多,還不是她的生活重點,她投入了不少精力於參加各類競賽,多種課外活動和義工,以及培養展現高中生領導能力的活動。而且她始終沒有中斷在Kumon(公文學校)每星期打工。她拾月底非常匆忙地完成MIT(麻省理工大學)的Early Action(提前行動又被稱作無捆綁承諾)的申請,立刻投入為期叁個星期的IB大考。拾贰月得到麻省理工大學的被延緩的通知(也就是說沒有被直接錄取),她略有小難過,好像我太太比女兒更要難過壹些,因為當媽媽的實在心疼女兒的超負荷。女兒不得不在壹月贰日截止期之前申請更多學校,填各個學校不同的表格,寫不同的作文。壹到贰月份她參加了幾個大學的面試,有的是視頻面試,有的是坐飛機到其他城市面對面的進行,幸虧這段時間是澳大利亞高中畢業之後的假期。
今年壹月初IB大考成績公布,她幸運地取得了滿分(45分),成績公布的幾個小時之內,她得到了墨爾本大學的全獎(學費加生活費),全家很高興。贰月中旬太太把她送到墨爾本大學,大學生宿舍是壹人壹個獨立門戶的,衛生間浴室都在走廊裡。幫她把日常用品、行李、房間搞妥當,太太就回來了。女兒有很多高中同學在墨爾本市上大學,大城市生活特別方便,同時有定居墨爾本的我太太的表弟壹家熱心照顧,她很快就融入、愛上了墨爾本,覺得如果美國想去的大學去不了,全獎上墨爾本大學也是很好的選擇。我告訴她如果今後還想去美國,那麼就去美國讀研究生也挺好的,讀名校的研究生比讀名校本科的入學機會要高很多,因為大多數美國人不願意讀研。我們以此為她萬壹達不到來澳之前給自己定的目標作好准備。我和太太這時候都想還是墨爾本好,兩個小時直達就飛到了,由於基本沒有時差,可以同時間段視頻,沒有覺得女兒離開家有多遠,大家挺開心的。澳大利亞大學跟國內大學有許多相似之處,報考大學時就要定專業。她如願得到了墨大生物醫學的錄取,開學時她又說服我們改成科學專業,壹來因為終究不再覺得自己的未來是醫生,贰來生物醫學專業使她不能修她想修但在高中沒有機會修的物理課。她還挑了壹門化學課,壹門贰年級的數學課。-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