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3-09 | 來源: 叁聯生活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好萊塢 | 字體: 小 中 大
好萊塢的整個20世紀70年代,捎上60年代末尾和80年代早期,影史定義為“新好萊塢時代”。不過,也有人說,好萊塢並沒有真正走出這個時期,因為那壹代電影大師,無論是喬治·盧卡斯、弗朗西斯·科波拉、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還是馬丁·斯科塞斯、雷德利·斯科特,都寶刀未老,仍在壹線。他們在柒八拾年代首創的電影IP,尤其是那些科幻電影,諸如盧卡斯的“星戰”系列,斯科特的“異形”系列,直到今天還在為全世界貢獻票房,有無數粉絲為其續作買單。
記者/駁靜
《星球大戰》工作照。費雪扮演的萊婭公主無疑成為壹代人的夢中情人
1977年,“星戰現象”
1979年4月,科波拉終於完成了越戰背景的《現代啟示錄》,他給自己辦了壹個挺浮誇的派對來慶祝。電影史學者彼得·比斯金德(Peter Biskind)曾見證這次派對,他在《從到》(Easy Riders,Raging Bulls)壹書中紀錄了此番見聞:盧卡斯拽著羅伯特·德·尼羅和丹尼斯·霍珀,壹起快樂地唱起了歌,歌詞是“好萊塢終將是我們的,好萊塢終將是我們的”,那個時候,他們當中最有權力的人當然是科波拉,因為《教父》,這位意大利導演在好萊塢風光壹時無贰。只不過,科波拉固然地位崇高,而且最終完成了《教父》叁部曲,卻沒有在商業層面成為主宰好萊塢的那個人。做到這壹點的人恰恰是盧卡斯。
盧卡斯憑借的當然是他的“星戰宇宙”,及背後的視效巨頭“工業光魔”。這個宇宙從1977年到2013年制造的產業價值超過400億美元。2012年,盧卡斯把他的“盧卡斯影業”賣給了迪斯尼,從此不再對“星戰”有發言權,但也從此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之壹。
1977年5月25日,《星球大戰》(後來也稱為《星球大戰4:新希望》)上映。最開始整個美國只有32家影院為它排了片,這個數字在上映第13周達到了驚人的1096家。其中洛杉磯著名的中國劇院當然是頭32家之壹。很多星戰迷都聲稱永遠無法忘記第壹次在大銀幕上觀看時的感受,特別是,1977年5月底的這個周末它迎接的頭壹批觀眾。
盧卡斯與《星球大戰》的微縮模型
後來也加入“工業光魔”的約翰·雷斯特(John Lasseter)是其中之壹:“我當時還在電影學院,首映那個周末,我到中國劇院排了整整6個小時的隊。”導演朗·霍華德(Ron Howard)回憶:“首映當天,我和我妻子看完第壹遍,徑直走向買票隊伍,排兩個小時重新再看壹遍,像我們這樣的觀眾當天還有許許多多。” 2017年,星戰40周年時,鋪天蓋地的回憶文章講述他們的“私人星戰回憶”,其中關於最初印象,最常見的壹句話是:我從未見過這種東西。
他們沒見過的東西包括但不限於:電影開頭龐大的巡洋艦轟隆隆從你頭頂飛過,激烈的戰機追逐場面,以及電影院門口人潮湧動的景象。電影院外排隊人群的狂熱,與電影院內觀眾內心的澎湃似乎在互相呼應,共同確定了1977年在這壹代人集體回憶中的位置。-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