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4-28 | 来源: 互联网观察号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让观众对角色转变投入情感,是这部带有大制作、大场面标签现象级电视剧真正成功的地方。追到第8年的剧迷和影评人们,真正关心的是詹姆、丹妮、雪诺、艾莉娅、山姆等人的人物转变,在剧情巨大转折之下,角色显露出人性光辉和人性的不确定性,才是品味此剧的最佳切入点。
在复仇者联盟系列迎来剧终时刻的同时,“权游”大结局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虽然两者在某种层面具有相似性,但两者在互联网现象层面,却充满着迥异之处:具体表现就是看“权游”的朋友不怕剧透。
早前,曾传闻第八季剧本被黑客窃取大结局遭到泄露,制作方HBO采取混淆真假剧本进行拍摄防止剧透传闻的“权游”,让许多人意识到这部地球级魔幻剧的影响力。不过,就如开头所讲,真正的粉丝是不怕剧透的,甚至是,希望提前获知剧情走向的。
相比于复仇者联盟爆米花电影“剧情走向决定观影体验”,“权游”的乐趣在于深挖“别人忽视的细节”,猜测并判断人物对剧情的影响。在剧前剧后探讨分析,存有各自理解的文化现象,在出品方同为HBO的《西部世界》作品中,也得到了展现。
落下7年剧情的新观众,也能透过网络讨论熟悉角色
讲求以信息量构建新宇宙漫威电影,弱势之处在于它的英雄角色是脸谱化的、缺乏人文特征的,登场就打打杀杀的主角们,是剧情推动角色发展的;而在“权游”等现象级美剧中,角色驱动剧情发展,则让其更具有文学性特征。
在剧评人眼中,后者显然是更加高级的审美,事实也证明了“权游”系列剧集的经济价值。在CCTV财经频道日前的报道中,我们能看到爱尔兰作为“权游”拍摄地,受益于粉丝群体热忱,对开发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符号性的超级英雄,其价值在于形象和标签印在玩具等周边产品上,而《权利的游戏》作为整体文化作品,则输出了包括史诗背景在内的文化特征。在我身边,很多没有看美剧习惯的人,因为第八季剧终网络探讨热度带动,在对几个标志性人物仅有粗浅了解的情况下,加入了追剧行列。这种新剧迷通过网络热点成为剧迷的现象,在超级英雄系列和星球大战等类型作品上,是相对少见的。
在互联网行业大谈IP开发,流媒体自制影视剧成风的当下,“权游”的成功是值得借鉴的。很多以文学作品为底本的影视开发项目,没有那么成功的根源就在于忽略了“高级审美”的作用,例如我钟情的《鬼吹灯》系列,盲目照顾所谓大众的审美,造成了角色的脸谱化和简单化,角色服务于剧情,加入小说中不纯在的流行元素,稀释了风格化魅力;而盲目追求特效还原场景刺激观众嗨点,缺乏影视化创新表达,则让观众感到了审美疲劳。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