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7-20 | 來源: 小 中 大
蓋亞衛星測定的銀河系圖像。Credit: Data: ESA/Gaia/DPAC, A. Khalatyan(AIP)& StarHorse team; Galaxy map: NASA/JPL-Caltech/R. Hurt(SSC/Caltech)
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近日發布新聞,科學家終於首次成功直接觀測了銀河系中心的棒狀恒星群。
利用蓋亞衛星(Gaia mission)以及其它多個地面及太空望遠鏡,科學家研究了包括恒星表面溫度等多個恒星參數,從而確定恒星離地球的距離。
“我們特別關注了蓋亞數據中包含的兩個恒星參數,恒星的表面溫度和消光現象。它們可以衡量我們與恒星之間有多少灰塵。這些灰塵遮擋了它們的光線並使它們看起來更紅了。”論文第壹作者、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University of Barcelona)的安德斯(Friedrich Anders)博士說。
“這兩個參數是相互關聯的,但我們可以通過添加紅外觀測來獲得額外的信息,從而分別獨立測定它們。”安德斯博士補充道。
經過仔細的數據分析,研究團隊可以更好確定大約1.5億顆恒星的距離。在某些情況下,數據甚至可以改善20%。這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追蹤銀河系中恒星的叁維分布。
“隨著第贰批蓋亞數據的發布,我們可以探測周圍大約6500光年的范圍。但是根據我們的新方法,我們可以將它擴展叁到肆倍,達到銀河系中心。”論文合作者之壹、德國萊布尼茲天體物理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of Astrophysics)的研究員基亞皮尼(Cristina Chiappini)解釋說。
結果,研究團隊清楚地看見了銀河系中心的棒狀恒星群。
“我們知道銀河系中心有壹條棒狀結構,其中集中了大量恒星分布,就像其它棒狀旋渦星系壹樣。但之前我們只能通過恒星和星際氣體的運動等等間接確認這個棒狀恒星群。現在我們首次直接測定了銀河系恒星的叁維分布,並找到了棒狀恒星群。”安德斯說。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對銀河系進行考古研究——我們想要重建銀河系的形成和演化過程。要做到這壹點,我們必須了解其每壹個組成部分的歷史。”基亞皮尼補充道,“目前還不清楚這條棒狀結構是怎麼形成的。但是隨著蓋亞和其它望遠鏡未來幾年的觀測,我們肯定會逐步探明這個問題。”#-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