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7-24 | 来源: 飞慕课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邓超 | 字体: 小 中 大
小飞老师说:
周末,姐姐带小外甥去看了邓超新作《银河补习班》。
电影讲述了父亲马皓文,将自己成绩垫底的儿子马飞,在半年内培养成尖子生,最后成为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故事。
小外甥全程看得很专注,回到家以后,他躺在床上若有所思。
姐姐担心他没有洗漱就睡着,于是来他房间提醒他:
“昨天你就是这么睡着的,也没刷牙。晚上刷牙很重要,吃了一天的食物残渣都留在牙上,这么睡一夜对牙齿伤害……”
没等姐姐说完,小外甥打断了姐姐。
“妈妈,你太唠叨了。”
“你像马飞的爸爸一样,跟我说一句‘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决定’,可以吗?”
小外甥说完起身去刷牙,姐姐红着脸站在门口。
以上,引发了我的思考。唠叨再多,有用吗?
《银河补习班》中,马飞被那种我们很熟悉的“妈妈式唠叨”,催促着长大。
他做着班里的垫底,生活枯燥、毫无希望,也没有转机。
爸爸的出现,为马飞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新鲜血液。
马皓文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不唠叨。
一次,马飞问爸爸:“爸爸,我可以不睡觉吗?”
爸爸说:“你自己的事情不用问我,你自己决定。”
马飞的眼睛亮了,他第一次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掌控感,学习的劲头也提起来了。
如果换成我们,被孩子这么问,会怎么回答?
“明天还上学呢,不睡觉想干嘛?”
“熬夜对身体不好!小心长不高!”
“想看书就看吧,把灯打开,十一点之前必须睡觉啊!”
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到了嘴边往往变成了唠叨。
而孩子该不听话还是不听话,唠叨甚至起了反作用,让孩子更加叛逆。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中解释,就是“超限效应”,即指: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逆反的心理现象。
所以,想要和孩子的相处更轻松一点,不如先让自己停止令人焦虑的唠叨。
学着像马皓文一样,说句: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决定。
没有了唠叨,教育真的会更轻松一些。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