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09-21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3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 | 字體: 小 中 大
香港環保組織“環保觸覺”近日鼓動香港市民向港府提交意見書,要求港府發展本地可再生能源,甚至提供技術協助港人“自行發電”,以達到“能源自主”、“不買大陸(內地)電”的要求。
值得壹提的是,該組織長期呼吁“不買內地電”,其總幹事更是在“修例風波”中頗為活躍的香港激進本土派政客譚凱邦。
觀察者網注意到,6月14日起,香港特區政府展開為期叁個月的“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咨詢,9月20日為截止日期。而“環保觸覺”主要針對的,正是上述文件中提及,港府希望通過更緊密的區域合作增加發電燃料組合中零碳能源的比例,即從內地購買可再生能源。
“環保觸覺”根據該組織認為咨詢文件存在的“伍大問題”,擬了壹封意見書提供參考,並附上了壹張頗為醒目的宣傳海報。
“環保觸覺”網站截圖
伍個問題分別是:壹、(內地)供電源頭環保存疑,恐把禍害轉嫁他區;贰、核電風險高,應減用核電;叁、發展本地可再生能源,堅守能源自主;肆、應大力發展小區內能源自主,修訂利潤管制協議;伍、從電力需求管理著手,減少能源消耗。
其意見書聲稱,港府把內地買電包裝成達到零碳來源的“唯壹出路”,但香港仍有發展空間,“堅守本地能源自主對本地電力供應的穩定性拾分重要”。
意見書根據港府在咨詢文件中提及的擔憂,即“在面對其他內地城市的競爭下,香港能否優先取得可再生能源仍是未知之數”這壹句,認為向內地買電的可靠性“令人存疑”。
咨詢文件指出,香港到2050年“估計約80%的電力須來自零碳能源”,由於零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核電,後者讓“環保觸覺”尤其無法接受。
他們提及目前深圳大亞灣核電站與香港的供電合約持續到2034年,若以2050年為時限,意味著2034年後會繼續輸入核電,更可能提高其比例,意見書稱,“此舉壹再無視社會對核電安全質疑及核泄漏的風險”,要求港府應該積極減用核電。
(觀察者網注,深圳大亞灣核電站是內地首座大型商業核電站,香港中華電力(中電)持有25%的股份。2014年底至2023年間,大亞灣將輸港核電由占其總輸出量的柒成提升至約八成。)
大亞灣全景 圖源:中電網站
此外,意見書還要求特區政府落實節能減排政策,發展區內能源自主,後者包括提供技術和資助,允許公共設施、大廈等自行發電供應部分電力,並要求政府開放電網,讓市民能擺脫“兩電(中電、港燈)”壟斷自主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咨詢文件提到,香港的長期減碳目標是到2050年,預計80%的電力須來自零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及輸入核電)。目前從大亞灣核電站輸入的核電能滿足全港約25%的電力需求,但香港實現本地可再生能源的潛力有限,預計現在直至2030年僅占3-4%。-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