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9-10-11 | 來源: 論戲書影王寫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電影 | 字體: 小 中 大
電影院的歷史幾乎和電影壹樣悠久。在電影誕生的第壹個拾年,流動放映和雜耍劇場等地方成為了觀眾與電影接觸的主要方式和場所。當時放映商穿梭在世界各地,播放幾拾秒或幾分鍾的短片。電影也並非壹種獨立的娛樂項目,更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娛樂方式,而雜耍劇場的門票在當時大概是25美分多壹點,這對藍領工人來說太貴了。
距今已壹百多年前的1905年,兩個美國人哈裡·戴維斯和約翰·哈裡斯在匹茲堡建立了壹家電影院,這標志著獨立的電影放映產業真正形成,這就是鎳幣劇場,或者也可以稱為鎳幣影院(Nickelodeon)的前身。鎳幣影院的身影我們在壹些老的黑白電影中能見到,上圖就是壹家典型的鎳幣劇場。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其低廉的價格,因為在美國,5美分的錢幣就叫鎳幣。鎳幣劇場是電影院發展史上最重要的壹個階段,也幫助電影進入了第壹次黃金時代。
哈裡·戴維斯和約翰·哈裡斯
鎳幣影院的興起,我覺得得益於以下幾點:1.電影的制作和放映開始規范化,高效化,形成了良性的產業鏈的產業規模。當時的制片商采用了租賃的方式,向放映商提供自己的影片,放映商也就有能力頻繁更新自己的影片,如此壹來,他們在壹周內放映的新電影數量就上去了。2.看電影已經成為人們的壹種常規娛樂,雖然還沒占主導地位。當時制片商也將拍攝電影的興趣從景觀片轉移到了故事片上,隨著制片效率的提高和題材的轉變,電影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了,並逐漸吸引了更多人去觀看。3.看電影本質上是壹種室內娛樂活動,它沒有周期性也沒有季節性。所以當冬天游樂場等地方人數變少後,人們就可以選擇去室內看電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消費習慣。
但鎳幣劇場興起的最根本原因,是與電影的獨特屬性脫不開關系的。我們再想想愛迪生的觀影箱被歷史淘汰的原因,就在於這種東西違背了電影的本質屬性。瓦格納在《未來的藝術》中曾經提出壹個“總體藝術”的概念,電影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壹種“總體藝術”。與愛迪生的西洋鏡,那種壹人壹機的觀看方式不同,電影放映機所營造的是壹種情感上的共鳴和差異。觀眾在黑漆漆的影廳裡看不到周圍的人,但能深切感受到周圍人的存在。
他們坐在壹起,觀看著同樣的影像,經歷著同樣的故事和情緒起伏。因為銀幕上的演繹而引起的每壹次反應,都是在加強彼此的情感共鳴。在這壹刻,坐在壹起的人不再區分男女老幼,不再有階級,身份,地位,財富和特權等這些差異。有的只是壹起置身黑暗之中,調動起所有的感官,經歷著銀幕上發生的壹切,每時每刻都在與銀幕和其他觀眾共享情緒,這是壹種難以形容的美妙體驗。在這裡,影院所創造的空間既是私密的,又是公開的,成為了壹個營造夢境的安全場所。
這種黑屋子效應所引發的藝術魅力是非常大的。同時,公開放映的運作模式也讓商人們可以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消費群體,因此利潤也是非常高的。自然地,盧米埃爾的放映機會比愛迪生的東西更受人歡迎,也最終決定了電影隨後漫長的發展方向,變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樣子。可以說,在電影誕生的初期,壹直到鎳幣劇院的興起,不是觀眾,不是藝術家,不是政府和大財團,而是這些壹個個身體力行的商人定義了電影,建造了電影院,決定了電影的未來方向。而從這壹時期的發展脈絡來看,電影這種娛樂形式雖然沒有對社會底層的傾向性,但從壹開始定位的消費群體,也就是工薪階層和中產階級來講,它是典型的不設門檻的大眾文化。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