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4-13 | 来源: 新华网客户端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新冠疫情 | 字体: 小 中 大
价格3年腰斩,这样房子,你见过吗?
还真有,就在北京。
2017年3月26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公告》,自此,商住房全面限购。如今,限购政策出台3年有余,成交量相比峰值下跌超过95%。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北京多个商住房楼盘发现,绝大多数商住二手房楼盘成交价相比2017年3月高位时,价格几近腰斩。成交均价自2018年年中跌至2万元/平方米后,至今未出现上涨。近期,不少房源由于着急出手,成交总价甚至无法覆盖银行贷款。
价格腰斩
“除了特别好的地段,北京二手商住房价格较高点跌了50%左右。目前多数二手商住房成交价格和2012年前后差不多。”一位在北京从事商住房买卖近10年的中介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限购政策出台前,同一地段的商住房价格与住宅不相上下。3年过去了,商住房价格由于出现大幅下跌,目前均价普遍不及同一地段住宅价格的一半。”
由于2017年3月份限购政策出台前,个人买卖商住房可以正常贷款,很多投资者当时贷款比例超过6成。随着房价下跌过半,房价目前市值已经达不到银行贷款总额。换句话说,即便卖完房子,也无法全部偿还当时的银行贷款。
在近期成交的商住二手房中,上述现象比比皆是。以朝阳区四环外十里河某商住二手房为例,中国证券报记者查询该小区最新成交记录发现,业主此前购买单价为3.5万元/平米,最新成交价为1.9万元/平米,成交价与房屋原值相比,跌幅接近50%。由于业主银行贷款比例较高,购房者交付全部房款后,仍然不够银行贷款偿还额。房屋买卖中介不得不另外签订三方协议,以借款的方式让购房者多交付一部分现金给业主,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解除质押后再还给购房者。
“如果不是着急用钱,不可能这么割肉卖掉。赔得实在太多了。”多位在近期出售商住房的业主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当时买这种房子的人,一部分是为了投资,还有一部分是没有购买住宅资格的人买来自住。当时不限购,既可以自由买卖,也可以高比例贷款。所以身边很多做生意的人都选择买这类房子。现在着急用钱,赔得再多也要出手。”
购买门槛高
针对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中国证券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限购政策出台以来,商住房只能全款购买,导致购买门槛提升,卖房的人远远多于购买者,供需失衡,是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此外,限购政策实施以来,商住房的办公属性被进一步明确,居住功能被淡化,此前流入商住房的“热钱”逐步退出。
限购政策规定,北京地区二手商住房需要公司或纳税、社保缴足5年的个人投资者全款购买。一手商住房则只能由公司全款购买,个人不能购买。但是在很多中介的帮助下,个人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也可以购买一手商住。为了进一步限制此类投机现象,政府对很多商住房新建楼盘的单套面积最低值提出了较高要求。有的楼盘土地出让时要求商住房单套最小面积不得小于200-500平米。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使得购房者需求进一步被遏制。
“很多商住房当时在建的时候,打的就是擦边球。无论是容积率、密度、物业管理、整体环境还是装修、配套都是按照住宅标准建造的。不少商住房是民水、民电、有燃气。除了无法落户、上学以及产权不是70年外,都和普通住宅没有区别。所以限制政策出台前,小户型商住房特别容易卖。”多位商住房销售人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某商住房内部,本报记者 董添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