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8-11 | 来源: 陌和情感树洞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赵丽颖 | 字体: 小 中 大
日前,随着《中餐厅》的热播,赵丽颖用筷子“扒拉菜”一幕,引起网友热议。
有网友认为这种行为不够礼貌,不符合餐桌礼仪。而同节目的艺人则解释说“因为食材切太小,容器很深,大家不舍得浪费”,才有此一举。
作为围观观众,我想说,赵丽颖此举也许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大家的讨论也尽可友好一些。
但以弘扬中华美食为己任的《中餐厅》,在呈现一道道美味中华菜肴的同时,是否也相应推广一下中国的餐桌礼仪、筷子文化?
艺人“扒拉菜”引热议,恰恰说明筷子在中国人的餐桌乃至文化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想想看,小小一双筷子,承载了中国人多少情感与记忆?
它夹起了舌尖上的“中国”,传递出浓浓的人情味儿,最终浓缩成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
历史传承 | 源远流长情意浓
“嘿,你吃饭了吗?”
中国人见面时总喜欢这样问候对方,一下拉近彼此距离。一句简单的中国式问候,蕴含着 “民以食为天”的千年传统。
中国人吃饭需要筷子,于是乎,从古至今,筷子成为中国人饭桌上不可少的元素。
它出现在距今3000多年的殷墟中,《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为此担忧)历史悠久的筷子,与其他文物共同书写了灿若星辰的商代文化。
它出现在宋代诗人朱淑贞的《咏箸》中:“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筷子轻盈苗条,犹如小娘子一般,可爱极了。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