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0-08 | 来源: 光影音画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一个七十年代生人眼中的经典连续剧
1116. 一个七十年代生人眼中的经典连续剧(一)
(一天到晚上网的鱼, 2005-11-5 21:27:49)
没有什么记忆能比在青少年时期打下的心灵烙印更深刻的了。近日闲来无事,回想起小时候看的那些连续剧,有了一个想法,把它们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希望与沙龙的朋友一起分享。很幸运作为一个七十年代生人,见证了连续剧的历史。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我们正好赶上了拥有电视的年代,那时的电视是新新事物,并不是每个人家都能出钱买上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视机。不过我们仍然享受搬着板凳到院子里十多个人合看一台电视机的乐趣,随着时间的流逝,电视剧中带给我们的那种悸动还在,只是很多真正让我们感动的电视剧已经记不清了。好在现在已是网络时代,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我完成了以下的回忆……
欧美篇
1.《大西洋底来的人》
美国科幻连续剧,是引进的第一部外国连续剧。1980年初播出,21集,每周一集。好像是香港配音的。
1964年,欧文艾伦导演了着名的电视系列剧《海底游记》。长达110集。其中二十一集于七十年代末被介绍到中国,那便是《大西洋底来的人》。
一个神密的元旦晚,海底巨浪把奇异的生物麦克·哈克斯送到岸上。当医学界视之为死亡而无能为力时,海洋学家伊莉沙白·玛丽博士把他放回海洋,才使他得以复活。
至于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自己不知道,电脑也只能猜测。麦克接受了一连串的试验,以测验他的速度、灵敏度和力量。虽然麦克获准返回海洋的世界,但他决定留下来帮助玛丽博士等人探索海洋,同时也学习有关人类的世界。
与现在的华丽大片相比,《大西洋底来的人》显得非常朴质。淡出淡入的场景剪辑,很有几分原始感。人物的穿着打扮按今天的标准来说更是相当老土。影片主要背景是一所“海洋研究院”,它座落在某个海滨小城上。所以你更看不到时下好莱坞影片拍烂的,彰显财富与奢华的曼哈顿群楼,或者类似的城市建筑。甚至,配音也只用了普通的电子琴。
但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仍然拥有全方位的魅力。它是一部“干净”的科幻片:没有色情,极少暴力。男女主人公潇洒漂亮,彼此关心,经常相伴出生入死,分别搭救过对方性命许多次。但从头到尾竟然接吻都没有一回。这在今天的影视片里不可想象。偶尔有一些简单打斗,也都是为了剧情需要,点到为止,绝不多占篇幅。好奇心!探索欲!那就是优秀科幻作品要给予满足的最大需要。“你知道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剧中这句台词申明了片子的主题。在体现科幻艺术核心魅力方面,这套干干净净的科幻连续剧堪称范本。
想当年万人空巷争看《大西洋底来的人》后,和液晶电子表一起从南方走私进来的“拳头产品”就是“麦克镜”(也叫蛤蟆镜),戴的人须保留左镜的白圆商标,以示时髦;一些鼓励先进、批评后进的宣传画上的“后进青年”就是戴“麦克镜”、提SONY“四喇叭”收录机(放的是邓丽君)、穿牛仔喇叭裤的形象,后来成为笑谈——全是“麦克·哈里斯”惹的祸!这部电视剧还使另一项健身运动风靡了全国,那就是飞碟。
第一次看《大西洋底来的人》应该是84,85年时的重播了,据说和80版的相比有所删节。幻想自己能够像麦克·哈里斯一样在水里游泳。
2.《加里森敢死队》
摄于70年代,80年代初由上译厂译制,美国连续剧,26集。80年10月中央台首播,每周一集,周六晚八点播出。中国改革开放后公开播放的第二部美国电视片。-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