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2-19 | 來源: 財聯社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股往金來 | 字體: 小 中 大
財聯社2月19日訊,國內造車新勢力有望再添壹員,小米造車消息刷屏,小米集團股價也聞風暴漲。
據媒體報道,小米已確定造車,並視其為戰略級決策,不過具體形式和路徑還未確定,或許仍有變數。壹位知情人士稱,小米造車或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
受此消息影響,小米股價短線暴力拉升,盤中漲幅壹度超過10%,總市值壹度站上8000億港元,不過隨後股價略有回落,截至收盤,小米收漲6.42%。
隨後,小米對關於最新造車傳聞回應《科創板日報》記者稱,“晚點等公告”,更多信息暫不予回應。
事實上,這並不是小米首次被傳造車。去年底,有傳言稱小米即將發布和比亞迪出品的‘年輕人的第壹輛汽車’——青悅S1。當時小米回應稱沒有造車計劃,希望不信謠不傳謠。
前小米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更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
不過,盡管小米未曾明確過造車的意向,但早在2013年雷軍就曾兩次去美國拜訪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Musk)。面對當時市值壹年漲7倍,超過200億美元的特斯拉和它所在的智能電動汽車行業,雷軍在自己的公眾號上撰文稱,他有極大好奇心。
造車新勢力跑馬圈地的背後正式源於新能源車的市場足夠大,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到2025年將達到汽車銷售總量的20%。這就意味著,即使整體的汽車銷量不再增長,按照2019年的銷售規模計算,新能源汽車2025年的市場規模將超過500萬輛,是目前的5倍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這個強大風口,特斯拉等壹眾造車新勢力股價表現異常強勢。去年特斯拉市值漲幅近7倍,目前市值為7558億美元(截止2月18日收盤)。而年中上市的小鵬和理想,市值與IPO時相比最高漲幅達300%;而在2019年跌入谷底的蔚來,2020年內最高股價漲幅達14倍,市值壹度超過小米。-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