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2-21 | 來源: 全現在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丨塗雨清
當人們回想起2020年,都會提及那段意外延長的家庭時光,有人感念親情溫暖,卻也有人發現自己的生活早已陷入混亂。整理師,作為壹個新興的職業,正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勃勃生長。當他們走入現代都市家庭時,看到的不僅僅壹個房間,而是在物件與物件的縫隙中,感受著都市人過剩的情緒。
全現在探訪了北京、上海、重慶等地服務的數拾位整理師。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足跡和雙手,走近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相似而各有不同的壹個個蜂巢般私人生活空間,去體察幽微具體的“他人的當代生活”。
從農歷臘月開始,整理師蔡蔡的訂單就激增起來,從預約叁天後上門,逐漸變成壹周後,拾天後……壹直約到了大年叁拾,她恨不得自己在這個月能幻化出72個分身,來應對接不過來的訂單。
人們總是習慣在春節到來前,對生活的空間來壹次徹底的清掃,這是除舊迎新的習俗,也是壹次認真審視生活空間的機會。
事實上,整個2020年,對於整理師來說,都是分身乏術的。自從伍月恢復正常工作,各大整理平台接到的訂單都同比增長了好幾倍。僅“留存道”壹家,在這壹年裡訂單量同比增長了肆倍。
綿延不休的新冠疫情,讓現代都市人終於有時間靜下來審視自己的生活空間。審視的結果,卻大多是:“我再也受不了了!”
廣東壹位90後單親媽媽和兩個孩子的家 圖源:受訪者供圖
01 混亂的空間
在整理師上門前,劉欣在家中的最後壹塊自留地是臥室的衛生間。
在望京這棟壹共100多平米、兩室兩衛的房子裡,住著3個大人和1個4歲的孩子,母親、妻子、兒子和自己。
客廳和臥室裡到處是兒子的玩具,媳婦做音樂早教的幼兒樂器,沒來得及收進櫃子的衣服。因為疫情而囤的口罩和消毒水零散地擺在客廳沙發和櫃子上。疫情隔離期間,壹家肆口每天的生活就是兒子在家玩玩具,大人追在後面收玩具,循環往復。只要兒子找不到想玩的玩具,客廳櫃子裡所有的東西都會嘩啦壹下倒出來,滾落在房子裡的各個角落。
他格外珍惜每天早餐7點在馬桶上獨坐玩手機的時刻。他能隔著兩道門,聽到兒子正在客廳翻箱倒櫃,纏著媽媽做游戲,他想,“能躲壹會兒就算是壹會兒,”4歲的孩子沒有靜止的時候,要是突然想起爸爸,門外就會響起咚咚的敲門聲,“爸爸我找你有個事兒”,“爸爸開門,我也要上廁所。”
過去,劉欣常出差在外,家庭事務大多留給媳婦和媽媽打理。去年2月開始,在疫情最嚴重的幾個月裡,劉欣和太太不能出門上班,孩子也不能出門上學。他第壹次和家人在壹個空間裡生活這麼久。每個人都隨時都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壹不小心就會吵起來。
在整理師的眼中,北京的841萬戶家庭裡,崩潰的時刻有很多種,它們總是和混亂的空間有關。
順義區的別墅區是整理師經常服務的地點,其中壹棟別墅裡積攢了大量老人撿來的礦泉水瓶和紙盒,兒媳婦實在受不了了,但她不敢頂撞婆婆,只好讓整理師假扮成自己的閨蜜,幫忙打掃屋子;朝陽區因為繁華和便利住著許多明星和網紅。壹位年輕的女演員的家裡連衣櫃都沒有,偌大的客廳全是龍門架,除了日常的衣物,還掛著她出席重要場合的禮服和壹些角色留下的戲服。海澱區有許多小戶型學區房,壹對年輕的父母為孩子的教育咬牙買下其中的壹戶,叁個人的物品擠滿了每個房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