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3-06 | 来源: 自拍 | 有1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Yan /口述
邵峋/撰文我叫Yan,198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小镇。在一个衣食无忧却感情破碎的家庭里长大,算是从小就看遍了人情冷暖。有人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我大概只能算后者。如今,我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1年,有了自己的家庭——老公和两个可爱的孩子。当全职妈妈已是第五个年头,自我成长和疗愈的过程,从来也没有结束。
2020年7月,一家四口合影,拍摄于洛矶山国家公园。在我的记忆里,我家就从来没有过为了钱发愁的时候。90年代初,模具工出身的老爸自己学了些技术,又赶上了一些不错的机遇,开始自己做生意。创业后,父母都变得非常忙碌,所以我从小就跟奶奶生活在农村,几乎只有在周末才能见到父母。后来我去镇上念小学,跟爸妈住到了一起。那会儿我爸还买了一辆进口车,非常气派,我爸经常拿它吹牛。7岁那年,我有了一个亲弟弟。但父母依然很忙,即便偶尔在家吃饭,也都是很多人一起宴请,觥筹交错的场合。我们跟父母的互动非常有限。三年级,我就转去了一个大点的镇上念寄宿学校,从此开始了自己离家独立生活的日子。家里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父母的感情却日渐破裂。他们开始三不五时地闹离婚。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当时弟弟才两三岁。我妈把我从家里带走,把弟弟留在了家里。后来奶奶说,弟弟大早上起床就坐在楼梯上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喊着他要妈妈,要姐姐。那时候我们其实才刚搬到一个大房子里不久——我爸买了那里一整排的房子,自己住了一套。
小时候跟父母出门旅游,那是少有的快乐时光。弟弟还小,我也还小,对于家里的变故,我们都没办法深入理智地思考和反应,但其实我们都是能真切感受到。那时候我妈已经很少回家,我爸更是成天不着家,家里就剩下奶奶和雇的阿姨。说起来,那时候我们跟家里阿姨的关系,可能比跟父母更亲近。有一次我周末回家,感觉家里气氛特别不对劲。我哭着问阿姨,说是不是我爸妈要离婚了?阿姨非常坚定地安慰我,说没事,你不要乱想。阿姨在我家已经很多年了,她其实什么都知道,但不忍心告诉我。-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