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7-12 | 来源: 田舍郎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我老家农村,几乎每家堂屋的墙壁上都挂着一个二尺见方的木框相夹,夹着这家里最珍贵的照片,用来展示给客人看。我们家堂屋墙上也挂着一个,相夹里的照片都是母亲精心挑选的,除了几张全家福,就是我们姐弟四人的照片。母亲为二姐挑的那张是她大学毕业时照的。二姐当年读的是商务英语,虽然学校不怎么样,却也有一男一女两个金发碧眼的外教。那时的二姐年轻漂亮,穿着花长裙,和漂亮的女外教并肩而立,开心地笑着,看上去前途一片光明——谁也没想到,这就是二姐这辈子的高光时刻了。转眼17年过去,现在的二姐穿着破衣旧鞋(全是拿母亲的衣服),住在村里的一间小破屋里。每天除了做自己的饭,别的任何事情都不做。吃过饭,她就弯着腰、背着手、迈着八字步,像一个退休的老人那样去外面散步;走累了就回去“盘”手机(母亲给她的旧手机),盘够了就睡觉,睡醒了再起来做饭吃,如此周而复始。她已经这样过了好些年。因为长年在家白吃白住,父母确实感觉有一定的负担,弟弟也曾提出想把她带去上海打工,她不去。全家人反复劝了好久,她才说:“让我去打工也行,得满足这些条件:每天上班时间不能超过八个小时,晚上不能加班,活儿不能太累,工资不能太低,我还得住单人宿舍。”母亲把她的话学给弟弟,问他上海有没有这样的工作?弟弟一听勃然大怒,说:“让她有多远滚多远,上海没有养大爷的。”弟媳几次跟母亲说:“我回去撵她滚!”母亲劝弟媳:“算啦算啦,你别跟她一般见识了,她就是一个死人,跟死了一样,就当是死了没埋。”
1
很少有人能理解,一个农村家庭好不容易培养出的女大学生,是如何一步步沦落到这一步的。以及,一个母亲怎么可以这样说自己的女儿呢?她一定是重男轻女吧?其实,母亲非但没有重男轻女,甚至还有些重女轻男。
我从小就一直不太懂,为什么母亲处处偏向二姐。虽然母亲后来也解释过,就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可只读完小学二年级,姥爷就不让她读了,让她在家带我小舅。小舅那时不满一岁,还不会走。母亲每天反扣着两手背着小舅,指关节都磨出茧子了。看着大舅二舅每天可以背着书包去上学,母亲甚至在心里盼望过小舅死,“你咋不死呀?你要死了,我就能去上学了。”
大舅二舅有机会上学,成绩却不好,只念到小学毕业就辍学了。母亲后来暗暗发誓,如果自己将来有了女儿,一定要好好供她读书。只要她愿意读书,就是吃糠咽菜也要供她读下去——这一生的心愿,全落在了二姐身上。
我小时候长得丑,老实内向,看上去傻乎乎的。二姐的确比我伶俐多了。平日里,二姐从不叫我名字,都叫我“傻子”。
11岁那年夏天,我和发小坐在他家门前的大磨盘上玩,突然听到二姐在叫我:“傻子傻子,你过来。”
我扭头一看,二姐站在我们家厨房的窗子后面。窗子没有玻璃,只有一排钢筋棍。
“来,你过来,我送你一个礼物。”
“什么礼物呀?”
“你走到跟前来就知道了。”
我走到她面前,她突然张嘴对我脸上吐了一口痰。我擦着脸上的臭痰,愤怒而不解地看着她。她笑着说:“知道我为啥送你这个礼物啵?因为你太傻了,我教你放聪明些,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我说送你礼物你就过来,你怎么这么傻呀?哈哈哈……”
二姐常常这么叫我,我不让她叫,她偏要不停地叫。等我俩打起来,我妈就会不分青红皂白,上来打我一顿。现在想来,我依然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小姑娘,经常叫弟弟傻子,母亲却从来没有制止过。
我读小学时,母亲经常让我请假在家带弟弟、放牛、看西瓜,却很少让二姐在家帮忙。理由很简单——我读的年级低,课程不重要,随便耽误都没关系;而二姐读的年级高,耽误了跟不上。
读初中时,一个星期我只有5块钱的菜钱。我对母亲说吃不饱,她就骂我:“你二姐也是5块钱,她怎么吃得饱?”
我看到别人都穿校服了,回家问母亲要,母亲说:“没钱买,买什么校服,你身上的衣服不能穿吗?”转头却给二姐买了两套校服。
读初中,英语老师让每人买一个录音机。母亲说没钱,不买。还说:“你就对着书本好好学就行了,要啥录音机。”但很快,她就给读高中的二姐买了一个录音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