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7-18 | 来源: 议报 | 有26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温家宝 | 字体: 小 中 大
张杰评论分析文章:今年7月1日是中共100岁生日,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典。
习近平身穿中山装,与前任总书记胡锦涛并列来到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前朝中共政治局常委温家宝,吴邦国,宋平,李瑞环,曾庆红,张德江,贾庆林,俞正声,张高丽也出席大会。
前任总书记江泽民和前总理朱镕基没有出席。今年,江泽民已届满95岁,朱镕基也已93岁高龄。他们两人因身体原因不出席在情理之中。但习近平的内政外交政策与他们当年的主张背道而驰,加之他们苦苦经营的国际关系已经逆转,他们不愿为习近平站台也很有可能。朱镕基就是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唯一一个不鼓掌的人。固然中共领导人都在中共一条船上,都希望这条船不下沉,但内心里也各有各的算计。
温家宝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但他刻意回避了央视的的镜头。但还是有记者拍下了他观看典礼的照片。照片中的温家宝,心境悲凉,欲哭无泪。他不像是参加百年庆典,相反像是来参加葬礼。为什么温家宝心情会如此沉重呢?下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温家宝任内主张政治体制改革
温家宝为政亲民,取消农业税,敢于到事故、灾难一线与老百姓对话。在其任内,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显着,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温家宝明确主张政治体制改革,在其执政期间,中国言论自由和公民社会空间尚存。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举行了最后一次中外记者见面会。温家宝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虽然作出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他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温家宝总理讲这些话时,习近平已经内定为胡锦涛的接班人。
但有朋友对温家宝看法负面,认为他极其伪善,亲民和主张政治体制改革均为政治秀,口惠而实不至。温家宝任内权贵资本发展壮大。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投入了4万亿资金,被认为大部分资金流入权贵资本集团。2012年10月26日和2019年10月14日,《纽约时报》两次刊发文章披露温家宝家族的巨额财富。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中心的张炜教授对温家宝提倡政改表示肯定,他说,在一个主流官员都反对政治改革的共产党内,温家宝能多次出来反复呼吁政治体制改革,即使他这样做是为了讨好百姓,也是值得称赞的。西方的官员都讨好老百姓,因为整个民主的意义就是官员要负责任的、在公众的根本利益上讨好老百姓。共产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利益集团,温家宝在呼吁政改、讨好老百姓的同时,要冒得罪党内既得利益集团的风险,而像温家宝这样多次公开呼吁政改,在1989年之后的中共高官中是非常罕见的。
我赞成张炜教授的观点,对温家宝主张中共政治体制改革的言论应给予高度评价。即使有演戏成分,但在中国体制内发表如此言论,也是要承担巨大政治风险的。有个问题需要说明,温家宝主张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建立西方民主制度,而是认为政治民主可以避免中共丧失执政的合法性。邓小平也主张政治体制改革,但他理解的政改只是提高行政系统的办事效率。胡耀邦主张政改也并非要瓦解中共,也是希望中共长期执政。赵紫阳主张政改也是为挽救中共。在他晚年,经过多年思考,他才认识到只有宪政民主才是唯一出路。习近平反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挽救中共,他认为只有强化中共一党专政才能避免中共的崩溃,西方宪政民主必然使中共丧失权力。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温家宝与习近平的区别,但也要看到他们内在的一致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