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1-24 | 来源: 严志兰教授 | 有14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大陆不会是台湾犯罪分子的避难之地
11月22日,台北新店花园新城发生命案,嫌犯10秒开4枪,杀害受害人后,4个多小时内成功出境,搭乘厦航航班,潜逃至厦门,目前已在厦门市思明区防疫酒店隔离中。据台媒报道,35岁的黄姓嫌犯有很多犯罪记录,平日都在高雄活动,与死者也无地缘关系,初步判断应无帮派背景,推测是买凶杀人。
比较让人好奇的是,嫌犯为何把逃离目的地选在隔离酒店。在案发4个多小时内迅速出境到厦门,就连出境前的核酸筛查都安排妥当了,可见计划缜密。但入境大陆,都是要先执行隔离,且会被清楚定位的。所以,如若有境外犯罪分子入境,就相当于提前入狱。
据报道,11月23日,台北“刑事局两岸科”已经发函请厦门市公安局协助调查,但至今仍未获得答复。为何如此?这涉及到2009年海基会和海协会签署的《海峡两岸共同打击法制及司法互助协议》,两岸共同打击犯罪机制开始建立。该协议自2009年6月25日生效开始,截至2017年5月31日,两岸执法部门通过合作协查、共同打击方式,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87件、逮捕嫌犯8870人,以及合作查获大量毒品等。但2016年5月20日以后,两岸共打机制几近停摆。2017年,台湾澎湖籍“进金和发2号”渔船遭抢劫,获得台方协助请求后,大陆迅速启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机制”,逮捕涉案人员。这也是2016年两岸共打机制停摆后,少有的默契。但蔡英文再度上台后,“台独”倾向变本加厉,两岸关系愈加紧张,两岸官方几乎“零互动”,两岸许多事务性互动也几乎停滞。
虽然台方暂时未获得厦门市公安局回应,但相信大陆不会是境外犯罪分子避免之地。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