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4-11 | 来源: 苏格拉底很闲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新冠疫情 | 字体: 小 中 大
最近上海人过得真的挺难的。在网上看到各种求助和自助的消息,身处其中,常常看得泪水涟涟、睡不着觉。
自从4月1日足不出户被彻底封锁在家里之后,因为准备不充分(请看我的前面一篇),再加上也没有太细致的规划,家里的牛奶首先快要见底了。我大概从5日开始四处找奶,并开始认真刷各种买菜软件(没有一次成功)。我发朋友圈问大家都怎么买东西,差不多所有的朋友回复都是一样的——靠小区团购。
我有点沮丧。因为我们这里压根没有物业,连小区也就是勉强有个铁门,里面没几户人家。
我住在泰安路上,坐标长宁。我们家在武康大楼的附近(杠精不要烦,武康大楼行政划分在徐汇区,但以兴国路为界,西面的兴国路、泰安路等路上的住宅,就属于长宁的范围。之所以提到武康大楼,是因为很多不熟悉上海的人对这个位置有概念。),从泰安路拐到兴国路上再走上几十米就能看到大家拍照打卡的那个路口。我们这一片大多是以前留下来的一些老洋房、公寓,夹杂着八十年代造的一些老式公房。除了武康大楼对面的兴国大厦还有华山路路口的华山花苑等几栋高楼层,几乎都是低层的楼房,居住密度不高。
我们是2019年年底,小朋友出生后搬到此处的。我妈当时叫我去给邻居们送点喜蛋什么的,刚好借机打个招呼(看,我妈那个年代的人就是有这种自觉!因为他们知道困难时期,就必须邻里互助)。但因为我深度社恐,所以在家踌躇了几个月,直到喜蛋们都过期了,也没有勇气去敲响邻居家的大门。我们就这样在这里住了两年多。每天抬头低头见到熟悉的脸,也会打个招呼什么的,但仅限于点个头。
这一波疫情开始,我眼见那些封了二三十天的小区都靠邻里之间组织的团购补充物资,而解封之日遥遥无期,只觉得越来越着急。怎么办?
4月7日下午4点,我被终于被拉入了我们这一片的互助群。
这个群是当天下午才成立的,我进群时有100多个人,截至我写文章的时候,群里有213个人,是我们这里附近几个弄堂的居民自发组织然后不断拉入邻居扩充起来的。
进群的时候,他们正在组织团购光明的鲜奶(有优倍和致优两个品种)。我马上参与了接龙,报了四瓶鲜奶。200份成团,几分钟后,我们这个牛奶团就成立了。
群里没有人讲废话和聊天,一位组织者几乎是在即时就将大家接龙导出到了excel文档里,户号室号和订的品种以及相应的金额分列显示。大家花了几分钟核对无误之后,就有序按照弄堂号一个片区一个片区收钱——给出收款码,各自付钱备注,然后是下一个。10分钟后,200多份牛奶全部点清付清安排妥当。然后是下一个物品——鸡蛋,再下一个是面包。
我被这个节奏惊呆了。
如此专业、如此高效,如此流畅,绝对是活动组织的范本。
第一次接龙完牛奶之后,群里就大家自发产生了各弄堂和楼组的志愿者。有供应商渠道的邻居们不断贡献出新的物品种类,在大家表决后确定数量后与对方联系,然后有序组织开团。东西到了之后,由组长先告诉大家,然后派出楼里的志愿者去交接,再分批送到楼道的各户。我看见群里的大家给志愿者们贡献出手套、酒精等防护品,叮嘱他们注意安全。还有人贡献了打印机,打印出表格之后方便比对和勾划。有人贡献了小推车,这样志愿者们运送重物的时候可以减轻点负担。大家仔细地把捐出来的物品区分和消毒,然后放在外面的货架上自取。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