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5-24 | 來源: 澎湃新聞 | 有11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1988年,洛陽火車站,壹位乘務人員打開壹位乘客的皮包檢查,卻發現破舊的皮包裡,幾拾萬現金整齊擺放。
在那個經濟並不發達、“萬元戶”都拾分罕見的年代,皮包的主人被認為是倒賣文物的罪犯,壹行人將他押往銀行。
情急之下,他說出自己的綽號——楊百萬。他說自己來洛陽的目的,是購買壹種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東西——國庫券。
楊百萬原名楊懷定,依靠低價收購國庫券買賣,迅速積累財富,身價達到百萬。
而在此之前,他只是上海市壹個國營工廠的倉庫管理員、壹個初中輟學的普通工人。但此後的20年時間裡,他卻創下多個第壹:
第壹個從事大宗國庫券異地交易的個人;第壹個從保安公司聘請保鏢的個人;第壹個主動到稅務部門咨詢交稅政策的個人;第壹個在北大講課的個人投資者;中國第壹股民、股神……
1998年,中央電視台評選的“中國改革開放贰拾年風雲人物”中,他和運動員李寧、企業家魯冠球、科學家王選等人,壹起當選。
而在洛陽火車站的遭遇,才剛剛掀起他傳奇人生的壹角。
1988年3月28日,38歲的楊懷定辭去自己在國營工廠的工作,他壹口氣訂閱了73份報紙,開始鑽研發財的機會。
辭職的原因很簡單,他太窮了。在國營工廠每個月的工資,僅僅40元。壹家老小的吃喝用度非常拮據,他形容自己是“貧下中農”。
訂閱73份報紙,是因為他曾經從閒書上看到壹個故事:贰戰時期,蘇軍依靠德軍報紙,分析出德軍的軍事機密。他也堅信,自己能從報紙中讀到壹條致富信息。-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