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6-04 | 来源: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饮食健康 | 字体: 小 中 大
河南林县为何食管癌高发?院士坚守15年找到帮凶,和饮食有关
“紧噎慢噎,三个半月”
“十个癌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
......
这两句顺口溜,对于河南林县(今林州市)的人,应该不陌生,说的就是食管癌,河南林县是中国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林县几乎每村都有癌症患者,家族聚集的情况和非常常见,甚至祖孙三代都有人患癌。
林县人民被食管癌折腾得苦不堪言,食管癌异常高发的情况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4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士新(1997年当选)领命开始寻找林县食管癌的真相。一、院士坚守15年,在酸菜中找到林县食管癌高发的帮凶
当时的新中国对于“肿瘤”这个难题,防治工作一片空白。1971年,陆士新接到了下放农村的任务,为了解开林县食管癌高发的谜团,陆士新带领队员在近乎原始的条件下起步了。
陆士新将村村户户共494个井逐一编号,提取水样,还收集了几百人的唾液、胃液、尿液以及各种粮食、酸菜等样品进行检测。终于,在酸菜和人的胃液中找到了亚硝胺——一种能引起人和动物食管癌病变的物质。
当时林县居民非常喜欢吃酸菜,因为太缺新鲜蔬菜了,腌制好酸菜之后,可以从七八月吃到第二年收麦子的时候,当时林县有生产队记录,1963年,一个人数只有一两千人的村子,在一个冬天的时间里吃掉了15吨酸菜。
而研究证明,酸菜中富含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胃部后,可转化成强致癌性的亚硝胺。这次研究,也首次在国际上证明亚硝胺是食管癌的主要化学病因。
15年的时间里,陆士新院士坚守在林县食管癌高发现场,进行大量的研究,并且制定了5项防癌措施,经过几十年的推广,林县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了一半之多!-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