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1-06 | 來源: 鈦媒體APP | 有25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的低迷和寒氣,傳遞到了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廠身上。
這個月,收到最多的,就是來自蘋果、高通、英偉達、聯發科等客戶的砍單。媒體報道,聯發科砍單了20%,蘋果高端芯片A15、A16的砍單比例更是高達4~5成。面對客戶們的砍單,甚至鼓勵員工休假、關閉4台EUV光刻機減少產量。
市場情況的確不樂觀:美國投行傑富瑞發布的最新研報稱,iPhone 14並未挽救市場頹勢,上周iPhone在華銷量大跌27%,這也是iPhone連續叁周持續低迷;第叁季度叁星、小米全球出貨量同比下降8%,OPPO、vivo更出現超20%的跌幅,榮耀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亦下跌17%……
所以,盡管對外公布了創紀錄的季度利潤增長,但市場並不買賬。截至2022年11月1日收盤,股價為61.58美元/股,市值較高位跌去壹大半。今年年初,股價曾壹度超142美元/股,市值超過了7200多億美元,入圍全球前拾大市值公司,媲美英偉達。
管理層還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了對未來的擔憂:2023年整個半導體行業可能會下滑,“也不能幸免”。公司收緊了今年的資本支出,下調約10%,維持在360億美元。叁個月前,剛表示2022年的資本支出更接近400億至440億美元范圍的底端。
上周,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魏哲家罕見地在內部信中感謝員工過去3年的辛勞,並鼓勵員工多與家人相處,休假充電後再繼續努力。雖然未進行裁員,這封內部信依舊被解讀為寒氣刮到了台積電頭上。
其他半導體公司同樣在這趟顛簸的過山車上。
英特爾第叁季度財報顯示,英特爾第叁季度營收為153.38億美元,同比下降20%,淨利潤10.19億美元,同比下降85%;叁星電子預計,第叁季度的營業利潤將比去年同期下降近叁分之壹;英偉達公布的第贰季度收益出現了驚人的51%的下滑;AMD將第叁季度營收下調11億美元。
國內的IC創業公司也不好過。雖然此前有投資人預估,高估值下的芯片行業終將迎來洗牌期,但壞消息來得更早。IC芯片創業公司諾領科技,在完成B輪2億元融資、拖欠員工兩個月工資後,宣告破產倒閉;ARM CPU初創公司啟靈芯科技也破產停止運營。
半導體行業從業者王佳告訴《中國企業家》:“芯片前兩年有多火熱?可以說是烈火烹油。但現在呢?集體過冬。”
不過,無論是從台積電的收入增長,還是利潤增長來看,僅僅消費疲軟或許不足以解釋投資者的擔憂和其“過冬”背後的深意。
告別短暫“瘋狂”
很難說出產業的拐點在什麼時候到來,但要總結這壹年半導體行業復雜的發展,英特爾CEO帕特·基爾辛格(Pat Gelsinger)用的“dramatic”(戲劇化)壹詞毫不為過。
壹年半前,由於供應鏈中斷,以及區塊鏈行業發展,高盛估計全球多達169個行業受到了缺芯影響。無論是車規級芯片抑或是英偉達的顯卡,價格都水漲船高。其中,壹塊英偉達RTX3090顯卡被炒到了高達2.5萬元。
受困於芯片,甚至曾有汽車芯片企業主動提出加價兩成,就是為了讓增加汽車芯片產能。此後,多次給芯片設計企業發漲價函,毛利壹路走高。2023年1月起,將再次全面調漲代工價格,漲幅為6%。
但現在,接到的不再是蜂擁而至的訂單,而是砍單。
10月31日,來自供應鏈的消息,半導體庫存滿倉亂象加劇,砍單風暴已蔓延至晶圓代工廠,龍頭也守不住。第叁季度起,前拾大客戶陸續砍單,尤其是聯發科、英偉達及AMD減單幅度/延後拉貨力道更是超乎預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