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1-26 | 來源: 自由時報 | 有9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菜價上漲,但產地批發價卻掉到接近壹文不值。(彭博)
南華早報報道,嚴格的防疫封控措施正迫使絕望的中國農民親手摧毀農作物,因為無法運送、銷售收成,凸顯動態清零政策對經濟造成的重大傷害,並可能危急中國的糧食安全。
根據中國媒體報道,中國各省農民因地方防疫封鎖措施,以及預防性的行動限制,正苦於銷售辛苦栽種的農作。而壹些省份,比如河南、甘肅、山東與河北農民已被迫用推土機剷平田裡的蔬菜,以便為下壹個作物播種。
中國國有媒體報道,河南省汝州本次共收成350萬公斤青蔥、近100萬公斤菠菜與1.91億公斤山東大白菜,但地方只能消耗約10分之1,其他多半卡在周邊村莊,因為貨車無法入城收菜。
報道也說,山東1位農民必須將田中數拾萬公斤的蔬菜夷平,因為沒有人收成,並運到市場販售。中國農民形容“蔬菜想離縣,難於上青天”,因為運菜貨車從外地進入縣城須提前3天報備,而本地運菜車到外地,即使沒有經過疫情風險區,返鄉後也須居家隔離7天。
《農民日報》根據北京新發地市場的調查報道,從10月底至11月初,盡管消費者手中的菜價貴近10%,然而農民看到的批發價卻掉到接近壹文不值。該市場提供首都逾90%蔬果。
北京當局敦促地方政府放寬壹些防疫措施,以穩定經濟成長,但許多鄉村地區隨處可見路障,進而限制了貨車的運能。許多菜農正考慮明年減產,以降低損失,如果確實減產,將衝擊中國的糧食安全。
上周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呼吁地方政府協助農民銷售他們的作物,強調維持物流暢通的重要性。《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帳號“俠客島”說,“菜爛在地裡,表面上是物流梗阻,本質上是治理效能問題”,該文說,為了解決問題,上級應讓下級有控制權,以免層層加碼,過度防疫,“給基層幹部適度賦權、合理免責,才能讓基層幹事少點負擔”。-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