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4-04 | 來源: 智谷趨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抖音上時常風光無限的洛陽,在關鍵企業爭奪上卻給別人當了壹次背景板。
從瀕臨破產,到風光上市,這本是壹個絕地反擊的勵志故事:
起步於洛陽的“風口”牛企——中航鋰電,最終為何出走常州,發展壯大?
在剛剛公布的年報上,這家新能源動力電池企業——如今已更名的中創新航,總營收超過200億。
裝機量僅次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穩居全國第叁,絕對是所有城市眼中的“香餑餑”。
中創新航的出走、涅盤,不僅是地方之間招商角逐的結果。事實上,“黑馬”常州的脫穎而出,更多是壹場新風投模式的勝利。
與合肥重倉京東方、蔚來不同的是,常州不僅投入巨資,甚至還改革了企業的管理體制,重組管理團隊,助力其鳳凰涅盤,實現絕地反擊。
這種在低谷期過段買入,進行重組、改造、提升,“扶上馬、送壹程”的做法,與合肥的風投模式不同,更類似著名的投資公司——黑石集團的模式。
這壹標志性事件,將深刻影響地方風投的未來走向。
名企出走,洛陽急了
決定出走之前,中航鋰電幾乎已經深陷絕境。
這家2009年誕生在洛陽的企業,是中航工業集團和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共同發起設立,瞄准當時的“風口”產業——動力電池,屬於央企子公司。
為便於企業融資,中航工業集團引入上市公司成飛集成對中航鋰電進行控股。
在新能源汽車大潮中,中航鋰電壹度風頭極盛。
2013、2014年,它連續保持中國商用車市場裝機量第壹,堪稱動力電池行業的領軍企業。
然而,“風口”不僅意味著機會,同樣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沖擊企業經營。中航鋰電暴露出兩大軟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