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4-20 | 來源: 宅少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01.
1983年,韓叁平還不是“內地電影教父”,只是峨眉電影廠的普通員工。那年,他和同事米家山,跑到電影學院進修,以獲得更大的執導權。回川後,兩人便聯合拍攝了壹部獻禮長征的電影,《不沉的地平線》。
片子講壹個老紅軍回憶人生的故事,帶有很強的反思性。拍出來,送審5次,改了20多遍。蘇聯壹個電影節的主席看完,鼓掌30分秒,邀請去參加電影節。送審通過,拷貝也拷了。結果1986年反自由化,還是給槍斃了。
這不是米家山的作品第壹次被槍斃。那之前,他壹直命運多舛。
跟韓叁平壹樣,米導也是紅贰代。他爹米建書是個老革命,在成都當過市長。米導沒趕上好時候,青年時代,去山西農村插隊,本想考哈工大,被推薦去山西大學學美術。回川後,在峨眉影廠當美工,做繪景。
當年電影廠,其實人才不多。動亂後,更是沒人。但業內的規矩,是要從導演助理開始熬,熬個拾年,差不多發你個聯合導演當當。1977年,峨眉影廠拍《奴隸的女兒》,女主被開除,米家山被派去上海選演員。在上影廠門口,遇到了壹個叫潘紅的姑娘。潘紅正在謝晉的組裡,米家山費盡周折把人要來,選角有功。就這樣,回到廠裡從美工提拔到了助理。
沒多久,潘紅成了米家山的老婆。
米導還把她的紅,改成了虹。
「米家山,潘虹」
米家山想當導演,只能曲線救國。他寫劇本,參與創作《漩渦裡的歌》《楓》等作品,幫廠裡賺了錢。《楓》後,米導拍了幾部電視劇,拿了飛天獎。但在廠裡,依然不認為具有電影導演資格,這才跟韓叁爺跑去北影進修。
結果壹回來,他看中壹部跟越南打仗有關的小說,選了演員、外景,劇本、劇組都搞好了。臨開機前,上頭說不讓弄。隨後,和韓叁平聯合掌鏡的《不沉的地平線》,也嗝屁兒。那片子本是證明自己的絕好機會。結果是害得廠裡損失了70多萬,米家山歇了整整壹年,拍不上片。
作品連續被槍斃,米家山心裡不爽,有壹肚子火憋著沒處撒。1987年的壹個下午,他收到第六期《收獲》,晚上打開雜志,讀到了王朔的壹篇小說。這和王朔之前寫的那些愛情故事不同,通篇戲謔的對白。
小說的名字也混,叫《頑主》。
閱讀過程中,米家山感到興奮。那種顛覆、反叛和嘲弄壹切權威、神聖敘事的插科打諢,完全就是自己想要發泄的情緒:
“我就要這種對禁錮的反感!”
讀完小說,米導只有壹個念頭:老子非把他拍出來不可。
在王老師的創作史上,《頑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其作品中最高的壹座分水嶺。之前他還在寫《空中小姐》這種略帶純情的玩意兒,拿他自己話說,沿著這條路往下走,就成內地瓊瑤了。但《頑主》的橫空出世,直接奠定了他日後在文壇和廣大青年心目中不可撼動的地位。他的反叛、嘲弄,從此拉起了壹面旗幟。文風造成的社會影響力,堪比壹顆核彈。
這樣壹篇小說送到領導手裡,峨影委員會當然是不批的。不過當時,各大影廠都沒什麼錢,經濟緊張。米家山直接找到廠長說:
“咱們簽軍令狀吧,成本60萬,我還你100萬,成本80萬,我還你120萬。要是賠錢,停發我兩年工資。兩年內我不拍戲。”
按計劃經濟路線,導演不對利潤負責。米家山等於簽了壹份責任合同,拿生計賭了壹次執導權。話說到這份上,領導們也不好反對。米家山趕忙飛去北京,搶在張藝謀的前面,花5000塊錢,從王朔手上買下了版權。
02.
讀過《頑主》的都知道,小說通篇靠京味對白推進,人物與人物之間,並無鮮明區別。楊重、馬青不過是把同壹張嘴裝在了兩個人身上。電影當然不能這麼拍。米家山修改了對話,設計了視覺內容,還買了徐星的《無主題變奏》,進行壹些細節補充。於電影,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誰來演,能把米家山想說的那壹腔演活了。
改劇本的時候,米家山就想好了,絕不按傳統電影路子來,搞壹些濃眉大眼的正面形象,要就要那些歪瓜裂棗,顛覆以往人物的。正因為如此,幾個以前在大銀幕上沒什麼混頭的小演員,突然迎來了機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