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6-19 | 來源: 中央社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印度時報(TOI)集團旗下網站indiatimes專文分析,稱“去美元化”顧名思義指的是壹國欲減少仰賴美元作為儲備貨幣、交易媒介與計價單位的進程。(圖/路透社)
美中競爭、制裁俄國入侵烏克蘭及對美國升、降息周期嚴重沖擊資產的疑慮,近年讓俄、中、巴西等越來越多國逐漸有去美元化趨勢,使相關議題乃至美元霸權再掀熱議。
埃及6月中申請加入由俄、中、印度、巴西、南非組成的“金磚國家”(BRICS)聯盟申請,表示對使用替代美元的貨幣做貿易結算極感興趣;今年春天起陸續有多個國家宣布與中國達成部分外貿改以人民幣結算。
● 什麼是去美元化(dedollarisation)
印度時報(TOI)集團旗下網站indiatimes專文分析,稱“去美元化”顧名思義指的是壹國欲減少仰賴美元作為儲備貨幣、交易媒介與計價單位的進程。
美元長期以來在全球金融體系占據主導地位,但隨世界連結日趨緊密,建立穩定、公平金融體系顯益發重要,過度依賴美元某種程度會導致全球經濟的脆弱和不平衡,加上新興市場經濟實力日增及渴望金融體系更多元化、更有韌性,促使許多國家展現去美元化興致。
路透社引用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指出,2022年第4季美元在各國外匯儲備的比例降至20年新低的58%。
資產管理公司Eurizon SLJ Capital執行長簡恩(Stephen Jen)表示,讓美元急遽減持實際上是2022年,主要是各國對西方制裁俄國侵烏而凍結俄國6400億美元外匯存底與黃金中的壹半,令諸如沙烏地、中國、伊朗、土耳其等國開始著眼分散風險。
● 美元如何成為霸權
各國央行與貨幣機構持有外國貨幣作為儲備貨幣,以促進國際交易、穩定匯率及強化金融信心。被當成儲備貨幣的外幣需有穩定性、流通性、能廣為全球市場接受等特點。
美元在贰戰後建立的布列登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鞏固地位。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列登森林舉行聯合國和盟國貨幣金融會議,確立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和美元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
盡管在1970年代布列登森林體系瓦解、美元與黃金脫鉤,但美國後來建立美元石油結算體系,使美元得以繼續在全球貿易、金融和投資保有重大優勢。整體而言美元的地位建立於美國經濟實力、深厚且流動性高的金融市場及各國視美國為定心丸的認知上。
然而單壹儲備貨幣體系,尤其以美元為核心的體系存在壹些缺點。坐享“超級特權”使美國能維持巨額經常帳赤字並累積大量債務,這會導致全球不平衡和經濟不穩,加劇世界金融危機風險。美元的主宰地位也讓其他經濟體易受美國貨幣政策波動連累,產生不符合本國經濟狀況的外溢效應沖擊。
● 各國為何紛紛開始去美元化
近年壹些國家出於地緣政治、經濟和戰略考量開始逐步去美元化。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和歐盟都各采措施減少在國際交易和金融市場對美元依賴。
中、俄想降低受美元影響被認為是對抗美國霸權並減輕美國制裁沖擊。其他國家特別是歐元區,追求去美元化是為促進歐元在國際的流通率,以提升全球經濟地位並確保更大的金融自主權。
另外,各國希望打造壹個更多元化、更具韌性的全球金融體系,擺脫易受單壹儲備貨幣特殊性的影響,此時去美元化被視為能降低經濟危機傳染的潛在風險。
● 去美元化知易行難
去美元化得先詳細評估對全球金融穩定性的潛在沖擊。隨各國減持美元,全球儲備資產組合重整可能導致資本流動和資產價格波動,若缺乏政策協調和風險管理恐引發金融不穩定,尤其是新興市場和擁有大量以美元計價債務的國家。-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