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0-09 | 来源: 最华人 | 有2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10月7日,着名企业家、信誉楼创始人张洪瑞因病救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8岁。
提到张洪瑞的名字,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
他是百货界的传奇人物,当年带着十几个农民进城,在县城开了一家小卖场。
没有任何经商经验,却硬生生将这家小卖场,打造成了一个横跨津冀鲁三地、年销200多亿的巨无霸百货集团。
● 张洪瑞
他似乎有着远超那个时代的眼光。
他的很多措施,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有些“傻”,但放到40年后的今天,人们发现这些措施非常有效,并且毫不过时。
所以有人说,张洪瑞从未见过稻盛和夫(享誉全球的“日本(专题)经营之圣”),但两者有着同样的“利他哲学”,精于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如果说稻盛和夫的“利他”,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那么张洪瑞的“利他”,便源自于深刻在骨子里的憨厚和坦诚,有着“大拙成巧”的智慧。
1946年,张洪瑞出生在河北黄骅(huá)的一个小村子里。
他从小就很聪明,初中毕业考试,5门功课有4门都考了满分,总分495分,是个妥妥的学霸。
然而,由于家庭贫困,他作为家中长子,只能被迫放弃学业,早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他种过地,在煤场当过临时工,还在食品厂杀过猪送过肉,干惯了脏活累活。
但不管干什么工作,他都很踏实、很用心。
后来,张洪瑞回村务农,因表现出色,当上了生产队队长。
生产队队长大小算个官儿,管着手底下几十号人。
他从不蛮干,当发现队里有人“磨洋工”时,他想出了个法子——生产责任制。
比如秋收割麦子,他会把麦田分成块儿,每人负责一块儿,谁先割完谁歇着。
大伙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没人再偷奸耍滑,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当时那个大集体年代,这种做法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先进性”,他带领的生产队每次评比都拿第一,令其他队又羡慕又嫉妒。-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