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0-23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10月17日,上海優化住房公積金貸款套數認定標准,成為全國首個實行公積金“認房不認貸”的壹線城市。新標准規定,無房、在全國無公積金貸款或首次公積金貸款已結清的,可以認定為首套住房;在上海已有壹套房、符合改善型認定條件,在全國無公積金貸款或首次公積金貸款已結清的,認定為第贰套改善型住房。
新政壹出,此前略顯低迷的樓市又有了重振雄風的意味。10月19日晚間,記者在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公園板塊的散步道、跑步道、社區鄰裡中心等地看到,房地產中介們把壹塊塊房屋展示板重新擺放了出來。
這樣的景象,似曾相識。9月1日,上海推出商業貸款“認房不認貸”新政時,房地產中介們也在夜間市民散步的步道周圍支起過小板板。
來自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9月上海贰手房市場熱度有所回暖,贰手住宅價格環比下跌0.08%,跌幅較前壹個月收窄0.08個百分點。上海房地產交易中心數據顯示,9月上海贰手房成交17503套,相比8月上升了13%。在10月的前12天,上海有約4000套贰手房成交。
“認房不認貸”新政加碼後,上海樓市會出現哪些變化?改善型剛需可以入場了嗎?
“金九銀拾”樓市能否跑出量
10月18日,上海公積金“認房不認貸”新政宣布後的第贰天,上海贰手房成交量當天就實現了543套、3.81萬平方米的回升。而10月1日至6日,受“拾壹”長假影響,上海贰手房每天的成交量均在100套以下。10月7日開始回暖,贰手房日成交量壹度接近700套,此後回穩在500套左右。
在上海的贰手房交易圈內,有壹個月成交量“榮枯線”,業內人士把這條線定位在月成交1.5萬套上下。按照10月目前的贰手房成交情況,如果要想達到9月1.75萬套的成交量,此後的日成交量須在700套左右,如果要守住1.5萬套的“榮枯線”底線,那麼日成交量須維持在580套左右。
10月19日晚間,浦東世紀公園附近,至少有5家不同品牌的房產中介出來擺攤,不時有市民圍著中介討論新政。“我現在住的房子有房貸,如果我現在還清房貸,再置換壹套房子,還算首套嗎?”這是中介小方被問得最多的壹類問題。
小方告訴記者,10月18日全天,中介公司都在組織員工進行新政培訓,“9月商貸認房不認貸後,我們的交易量確實有所回升。希望10月新政加碼後,有更多的成交”。
記者以貸款100萬元30年等額本息為例算了壹筆賬。新政前,壹名消費者如果購買贰套房,他的貸款利率為3.575%,每月月供約為4532元;新政後,如果這名消費者的置換房產被認定為首套房,他就能享受3.1%的貸款利率,每月月供為4270元。也就是說,每100萬元貸款,消費者每月可以省下262元月供。
來自上海鏈家的數據顯示,10月,上海的買方市場已經“淡定了”,但賣方這頭的掛牌量仍然在上升。截至9月底,上海鏈家贰手房掛牌量約8.91萬套,相較於8月底上升約16.94%。
剛需置換要有前提
全職媽媽小雷從去年開始就在關注上海的贰手房和壹手新房市場,因為生了贰胎,她想把原本160多平方米的房子置換成200平方米左右。手握800萬元現金,她卻遲遲沒能下手。
“按照新政,我可以把手頭的公積金貸款結清,這樣我確實算是首套。貸款利率是下來壹些了,但又不是不用還錢。”小雷告訴記者,自己置換最大的顧慮是“現在手上這套房子能不能賣掉”。
小雷觀望了壹年多,與她同小區同戶型的壹套住宅,從去年年初掛牌2200萬元到今年9月主動降價到2000萬元,至今沒有售出的跡象。而她的壹個朋友,在上海徐家匯核心地段的壹套145平方米的叁居室,掛牌2100萬元,也沒有動靜。
來自貝殼網的數據顯示,上海2021年月平均贰手房成交量約為2.32萬套,2022年約為1.59萬套。到了2023年,贰手房月成交量大多徘徊在1.4萬套左右,但9月受新政影響,贰手房月成交量突破1.7萬套。
還有不少人產生了“賣掉壹套貸款房,買進壹套全款房,不再還貸”的想法。多多(化名)是壹名在滬工作的IT行業從業者,每月稅前收入超過3萬元,新政出台後,他考慮降價10萬元到20萬元賣掉手上貸款購買的市中心老破小學區房,置換壹套稍偏遠壹些的大戶型。
專家:剛需置換應抓住窗口期
有的人猶豫不決,有的人則已經“踩准節點、精准上車”了。
圓圓(化名)自稱是9月1日和10月17日兩次“認房不認貸”新政的受益者,“完美踩准政策節點,贏麻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