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1-14 | 来源: 冰点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作为一名高三班主任,张荃面临的问题是,她要处理的文件越来越多。
最近,她收到一份关于不文明交通行为整治的通知,发通知的是县教育体育局。根据通知,她所在的城市将重点查处家长、学生不戴安全头盔的现象,“家长不戴头盔,要处理我,要通报批评我。”张荃不太理解。
一所民办学校的校长何卫公每天都要处理类似的通知文件,其中很多与学校教育教学并无直接关系,但他不得不遵照通知要求,在学校里安排五花八门的“非教学任务”。
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教师接收到的非教学任务不仅涉及“扫黄打非”宣传教育、禁烧秸秆宣传等,还有家庭情况摸底、强制下载各类App、视频学习打卡、截图拍照留痕、填表造册、卖保险等。
作为教师,张荃没有其他选择,她必须按要求及时完成任务。很快,张荃在全班统计了上下学方式,并在班级和家长群强调,骑电瓶车的学生、家长要戴头盔。最终,张荃并未被学校通报批评。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都戴头盔了,还是没被抓到。”张荃说,“我很想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教书育人?”
“最多的一年,曾经收到过接近4000份各类文件”
何卫公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所在的学校,一天最多能收到20多份来自各方面的通知,少的时候也有一两份,寒暑假期间都会有通知。“我们统计过,最多的一年,曾经收到过接近4000份各类文件。”何卫公说,“有35%左右是跟教学无关的。”
这些文件主要来自镇、县、市的各个部门,它们往往通过OA办公系统、QQ群、微信群、钉钉群、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通知到学校,有时还会附带许多附件,有的是红头文件,有的是盖章的通知,有的是没盖章的Word文档。
在许多地方,处理繁杂的非教学任务成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必须面临的问题。在江苏某县高中工作的张荃说,最近她刚刚带着班里的两名学生,占用晚自习的时间,花了近3个小时,完成了全班50余人的一项答题打卡任务。
这项任务要求每名学生完成15道选择题,正确率100%。为了不浪费更多学生的时间,她得挨个登录学生的账号,代替学生答题。去年,这件事是张荃独自完成的,她断断续续花了3天时间。
这样的答题打卡任务甚至催生出一些“偷懒”技术,可以将学生账号、密码自动填充到相关学习平台,并使用自动学习、自动答题功能完成任务。
校长何卫公将这些平台分为两大类:教育管理类和安全管理类。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目前有二三十个平台需要教师参与填写或收集数据,他将一部分任务交给相关的管理员来操作,但仍有三分之二的平台需要教师帮忙收集数据。
在南方一所乡村小学,班主任郝明每两周要给40余名学生的家长打一次电话,提醒他们完成“安全教育平台”上的学习任务,以应对每月一次的检查。完成学习任务时,系统会提示家长“请勿代做”,但家长也不得不按班主任的要求完成。
一些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开始变为讨厌和不待见。学生们则在这个过程中目睹教师造假。
“每个家长每周都要做,少一个人会影响你的绩效考核。”郝明告诉记者,“(任务完成量)差得多了,班主任的绩效会被扣到最低。”
“这是典型的考评机制倒逼学校行事。”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说,“而一旦考评机制中的非教学活动占比过大,问题便自然产生了。即使表面上看来‘素质教育’全面开花,但有多少是真正开展或者说达到成效的,就无从考证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