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2-10 | 来源: 蓝钻故事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朱令铊中毒 | 字体: 小 中 大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
但或许有些真相,可能永远被埋在历史尘埃中,甚至被人锁死了探究的大门。
1995年4月10日,在中国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北京大学的计算机房忽然雪片般飞出了多封电子邮件,对方都是世界知名医学家。
那是北京大学力学系学生贝志城为自己中学同学朱令发出的求助信。
1994年3月初,清华女生朱令,突然相继出现瘫痪、神经麻痹、昏迷、自主呼吸消失、多脏器衰竭等危象。
从3月24日进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到3月28日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朱令的生命始终危在旦夕,但病因还未确诊。
贝志城听说后赶往医院探望,结果被朱令的惨状震惊:曾经活泼开朗的女孩,现在却昏迷不醒,浑身都插满了管子,只能靠呼吸机能维持生命。
回到学校后,他久久不能平静,一直在想如何救助自己的同学。
他把此事告诉室友蔡全清后,谈到朱令的病情不能确诊影响后续治疗时,他们想到利用学校刚刚联网的机房向全世界求助。
于是,两个年轻人将写有朱令病况的电子邮件,以“有谁能帮助我们?”为题发往当时全球最着名的几个医学论坛。
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的想法,可出乎意料的是,十天内,他们收到18个国家专家的1635封回信,其中在395份邮件中,有266份认为是朱令是铊中毒。
事实上,在朱令治疗期间,有部分专家就高度怀疑她是铊中毒,可又不敢轻易下结论。
“铊”属于放射性的高危重金属,具有诱变性、致癌性和致畸性,仅仅5mg/kg~7.5mg/kg的剂量便足以致人伤残。
可“铊”这种金属正因为其高危险性,普通人难以弄到,当时整个北京能接触到铊的专业人员也不超过百人。
因此,到底是不是铊中毒,专家们一时又不敢判断,国内当时也没有检测设备。
在得到国外专家的建议后,朱令的父母求助多个部门,不断奔波辗转,最后在一位协和医生的暗中帮助下,将朱令的尿液、脑脊液、血液、指甲和头发,于1995年4月28日来到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进行检验。
那里其实也不是真正的铊中毒检测实验室,而是北京医学专家陈震阳教授早年购置的一个设备,封存在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里好多年了。
陈震阳教授当日就出了报告,朱令体内铊含量非常高,远超致死率,怀疑有人蓄意下毒。
因为这么高的浓度,日常实验接触根本达不到,一定是“吃”进去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