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01-01 | News by: 经济彭博周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自2022年初以来,由联准会(Fed)率领的美国决策官员设法达成一个棘手的目标:借由调高政策利率缓和物价压力,同时希望不造成经济萎缩。这种理想情境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软着陆”。历史往例显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如今随着通膨降了下来,经济产值仍在成长,Fed内部和外部的经济学家愈来愈相信,这一回决策官员有可能达标。
专家看法日益正面
先说什么是“软着陆”。在那种情境下,央行既能让经济减缓到足以抑制需求,进而把通膨率压到更接近央行的目标(以Fed而言就是2%),同时又不会把经济抑制得太猛,以至于景气大幅沉沦,造成失业率激增。然而,一箭双雕需要聪明的决策,外加很多好运气。
那种情况历史上有前例可循,就是在1994年至1995年。时任Fed主席葛林斯班把利率提高一倍至6%,仍成功达成经济减缓的目标,并未扼杀成长动能。不过,那波信用紧缩仍招致恶果:债市投资人损失惨重,终致加州(专题)橘郡1994年陷入破产。也迫使墨西哥向美国、国际货币基金(IMF)寻求纾困。
不过,并非每次“软着陆”尝试都失败。1994年中到1996年初担任Fed副主席的布兰德(Alan Blinder)指出,过去半世纪期间,Fed另曾达成几次“软性”着陆,例如在2001年,由于Fed在两年前启动升息循环,导致经济历经长达八个月的景气下沉,布兰德形容那是一波“小型衰退”。现任Fed主席鲍威尔也提过经济“软性着陆”的可能性──失业率虽攀升,但升幅不大,同时通膨下滑,经济持续成长,尽管力道微弱。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成长型衰退”(growth recession)。
至于这一回Fed可不可能达成“软着陆”的问题,只能说胜算(电视剧)日益升高。经济数据会说话:美国去年11月消费者物价通膨率降到3.1%,比2023年初时的6.4%腰斩,更比2022年6月攀抵9.1%的高峰大幅回落;Fed偏好参考的11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年增率2.6%也低于预期。同时,就业市场仍然扎实,失业率仍徘徊在数十年来最低点附近,尚未受Fed数十年来最猛烈的一波紧缩信用冲击。民间经济学家此刻重新检讨他们的看法,根据全美商业经济协会(NABE)调查,受访经济学家每四人就有三人预料,一年后,美国陷入衰退的机率顶多50%,甚至更低。
葛林斯班做法:①Fed将联邦资金利率调升一倍
GDP成长显着减缓
若是如此,对寻求在今年11月赢得第二任四年任期的美国总统拜登(专题)是好消息。若美国经济2024年陷入衰退,共和党想必会归咎拜登经济管理不善;但若经济避开沉沦命运,物价压力持续减轻,拜登就能把控制通膨的功劳揽在身上。拜登政府重要经济决策官员、财政部长叶伦去年12月12日向企业主管表示,劳动市场仍强健且通膨从高点下滑,显示美国“软着陆”正上轨道。
那意味着今后美国经济前景就一帆风顺了吗?未必如此。继第3季强劲扩张之后,成长正显着减缓,使美国经济更容易受制于外来冲击,比方说中东战事扩大。再者,Fed近来升息的影响尚未充分展现。在物价窜高之际,美国家庭不得不提领存款,以支应持续支出,储蓄用光后,刷卡购物就必须支付高昂的信用馀额利息。企业也面临大幅升高的借贷成本,疫情期间欠下的债务到了偿还时刻。鲍威尔虽表示,他对“软着陆”愈来愈有信心,但他去年12月13日也告诉媒体记者:“宣告胜利,还言之过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