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01 | 来源: 华尔街日报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一位年轻女性以伪装的视角讲述了被警察审问的故事,成功蒙蔽了中国互联网审查机器达数周之久。这背后的现实也说明了活动人士所面临的的严峻挑战。
中国引以为傲的互联网审查员能够在几秒钟内筛选海量信息,并清除敏感内容。但一位年轻女性却成功蒙蔽了他们数周之久。
去年农历新年前后,一封据称来自德黑兰监狱的信开始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这封信以马赫萨(Mahsa)的名义描述了伊朗秘密警察如何在镇压反头巾抗议活动时抓走她,并就她的女权主义信仰对她进行审问。
“他在逼我承认我们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影射最高领袖时,他自己甚至也不敢说出那个名字,”其中一段写道。“这是多么可笑啊!”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封信被成千上万的中国读者读到,其中许多人对信中似曾相识的对国家控制的描述感到惊讶。一位用户在微博上写道:那究竟是异乡?还是故乡?
几周后,海外网站上出现了一个新版本,答案揭晓了。该信的尾注和后记显示,“马赫萨”是一名中国作家,她装成一名伊朗抗议者,讲述了自己被拘留和审讯的故事。这位作家就是伍勤,她曾是一家官方媒体的编辑。
伍勤的信最近被翻译成英文,是中国少有的成功产生持久影响的异见写作范例。随着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将安全放在首位,传递信息的障碍已上升到新的高度。中国观察人士说,伍勤以一种迂回的方式讲述了她的故事,这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让人们可以了解中国活动人士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与全球其他在威权统治下受苦受难的人们之间的联系。
旅法中国艺术家胡嘉岷根据德黑兰狱中来信描述的审讯过程和与笔者真实身份相关的类似场景创作的画作。图片来源:COURTESY OF HU JIAMIN
图为上海一处印有习近平肖像的标语牌。习近平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图片来源:JOHANNES EISELE/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中国政府的审查制度本来已属全球最严厉之列,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有关部门已经推出了数字过滤器,在查找和删除敏感内容方面要比人工快得多。这些系统由警察队伍操作,他们扩大了目标范围,那些表现出轻微政治反抗的人士也成为目标。这几乎消灭了异见者传播声音和政治活动人士传递信息的空间。
中国著名记者江雪说,随着墙变得越来越高,信息的流动需要更多的创造力;这封德黑兰狱中来信很有启发。
有中国观察人士表示,在2022年一个抗议者独自在北京的一座桥上展开横幅,呼吁习近平下台后,中国已开始加强政治控制。这一事件发生时,习近平正准备开始打破先例的第三个总书记任期。当时30多岁的伍勤被卷入了随后的打击行动。-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