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04 | 来源: 自由亚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高新评论分析文章:《从中共前驻韩大使李滨曾被"性勒索"联想到秦刚在美"失足"的可能后果》一文,文章一开头便预测说:……除了火箭军的那几个高级将领被终止全国人大代表资格只是时间问题,秦刚被从重处理的可能性也只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增大。联想起中共前驻韩国大使李滨当初就是因为中了“美男计”而被迫出卖情报,如今秦刚正在被习近平当局所追查的内容,应该也包括他是否也因为在美国的“失足”而被CIA所“敲诈”?
文章发表后的当月即去年9月26日,原火箭军司令员李玉超和原火箭军司令员周亚宁,还有原火箭军装备部长吕宏,即“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火箭军军人代表大会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职务。
同月28日,原火箭军装备部副部长少将李同健,“因涉嫌严重违纪和职务犯罪”,被驻京部队的军人代表大会罢免北京市人大代表职务。
继而,去年12月5日,又有原火箭军副司令员李传广“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火箭军军人代表大会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职务。
不久前发生的故事就是秦刚的全国人大代表职务也被宣布“终止”。虽然秦刚的被“终止“和前述火箭军众将领们的被”终止” 有形式上的区别,即被所在选举单位”宣布“罢免”职务和“接受(本人)辞去”职务的区别, 但正如本专栏的上篇文章《辞职并非“主动”,秦刚被重罚还是轻处尚无定论》中已经向读者和听众们介绍和分析的那样,王立军的例子最能证明人大代表被“接受辞职”之后再接受党纪政纪处分甚至司法严惩实乃常态。
说起来,当年调查王立军案和如今调查秦刚案的相似之处就是当局必须弄清楚他们是否曾与美国政府之间有过交易。
当年王立军进入美国成都总领馆之前无疑是已经打定主意要向美国政府寻求政治避难并相信能够成功的。但是,美国人的态度令他大失所望。
日后有外电报道说:王立军事件发生后,美国华盛顿时报记者格茨曾发表多篇报道,援引相关外交人士话说,国务院不给予王立军庇护并将王交给中方,是担心得罪中国当局,是一种绥靖政策。一些国会议员认为,王立军是个非常难得的“线人”,可以给美方提供不少中共内情,使美方更加了解中共高层如何“黑箱作业”。众议院外委会时任主席罗斯雷提南曾专门发函国务院,要求交出所有当时外交电报内容、电子邮件和相关外交密件和材料……。
但前美国第一夫人,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日后在其回忆录中谈及美国政府之所以拒绝了王立军庇护恳求的理由却是“他腐败凶残,是薄熙来的打手,在这方面他‘记录’不彰”,所以他不符合美国给予(外国人)政治庇护的所有类别。笔者较为倾向于相信的美方当时的幕后考量之一是,当年王立军进入领馆的时机对两国最高当局来说都是再敏感不过,因为美中双方都不愿意坏了习近平的好事。
大家都应该记得,从2017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闭幕的那一刻开始,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新任政治局常委,而且是被排名李克强之前的习近平已经是确认“王储”。而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的那一天,距习近平接受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预定时间相差刚好一周。所以当时有美媒担心说:如果接受王立军的避难申请的话,习近平访美有可能泡汤或生变。
而依照中共政权的行事逻辑,只要当时的美国政府没能尽快把王立军“礼送”出馆交给中共国安部,哪怕只是因为犹豫不决、举棋不定而让王立军在领馆里多待了几天,当时的习近平访美百分之百不会按时成行。而且不排除中共当局在接到王立军进入成都领馆报告的第一时间就已经以中断“习副主席访美”向美方要挟了。
至于外界当时所分析的美方的幕后考量之二,则是美方权衡再三之后,相信即使同意了王立军的庇护要求,他所能够向美国方面提供的情报也必定是“价值有限”。
我们知道,王立军“自愿离开”领馆之后即被时任中共国安部第一副部长邱进专机带回北京,“审查”了刚好7个月之后即被正式起诉,庭审几天后虽然是以叛逃罪、徇私枉法罪、滥用职权罪和受贿罪等罪名被“合并执行”15年有期徒刑,但其中的第一项罪“叛逃罪”只获刑两年。更重要的是并没有被处以“故意泄露国家机密罪”,这就足以证明当时的王立军确实没有向美国政府提供“有价值”的情报。
王立军案发生的11年之后,当时才被“决定”为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3个月时间的秦刚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被审查之后,当局自然就会把审查方向首先指向是否曾被美国政府“性勒索”的问题。
官媒新华社于2012年6月30日刊登的一则“快讯”:“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2年6月26日接受了王立军辞去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依照代表法的有关规定,王立军的代表资格终止。” 24天之后王立军即被宣布“因涉嫌叛逃罪由成都市国家安全局执行逮捕”。-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