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07 | 來源: 秦朔朋友圈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女性養家觀察
這些年經濟形勢不佳,有壹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女性成了很多家庭的養家主力。
不說劉濤之類的明星故事,且說這些年的城市中產失業潮。從房地產、金融到互聯網大廠,這些高大上的行業,都曾大量誕生較高收入的城市中產家庭,近年來,隨著相關行業收縮,筆者大量前同事和朋友失業。
再細細壹算,男性朋友/前同事失業的概率要明顯大過女性。究其原因:
首先,雖說“婦女能頂半邊天”,多數行業(時尚、服務等部分行業外),男性在職級、收入上都要高於女性,壹旦行業或企業不景氣,男性被優化的概率就要高過女性。而在面臨降薪、調崗之類的“優化”時,男性更容易抵抗,而女性的韌性和靈活度更強;
其次,女性工作穩定性要整體優於男性。以往經濟形勢好,外部機會多的時候,男性在就業市場表現更活躍,當外部機會減少,女性穩定性更好的優勢也就更明顯;
隨之,在再就業過程中,面對崗位下降、工資打折之類的既定現實,女性更接地氣,韌性、適應性也都要強於男性,因而再就業的速度也要更快。
所以現實中,我所見的許多家庭,女性越來越多地承擔了養家的負擔。不少男性朋友的待業時間,甚至已長達數年。尤其當壹些男性朋友還以炒股、投資、理財為名“養家”,其給家庭資產結構和生活帶來的沖擊往往還要加倍!
不光城市中產,“鄉村中產”也是如此。譬如貨車司機,相當於鄉村技術崗位,向來是鄉村較高收入群體,以往月入過萬都是平常,如果是車主,收入還更高,堪稱“鄉村中產”群體。
中國有高達3000多萬輛載貨汽車,以每輛汽車配1.5名司機算(長途卡車必須配置2名司機),擁有4000~5000萬貨車司機群體,我老家不少親友、鄉鄰就是其中的組成。這些司機基本都成家立業(要不是家庭壓力,誰願意這麼拼),按壹戶3.5人算(農村家庭人口較多),那麼,這個行業就養活了1.2~1.6億人口!
類似上述房地產、金融、互聯網大廠中產,貨運司機群體堪稱近年收入落差最大的鄉村群體。這些年,隨著社會投資趨緩,貨源減少,運費走低;
另壹面,油價、過路費、保險費、掛靠費等剛性支出居高不下,加上賬期時間差(運費延遲支付而上述各種費用實時支付),貨運利潤被大量擠壓;
同時,互聯網貨運平台的發展,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降低了貨運企業和司機的議價權,使得司機們從“鄉村個體”成為“平台打工者”,壹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行業利潤,貨車司機群體或大量失業、轉行,或艱難維持。
與城市類似,更高收入群體更容易受經濟形勢沖擊,而鄉村務工女性相對集中的工廠流水線崗位影響較小。因此許多鄉村家庭,女性養家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