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14 | 來源: 加西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加西網報道:韓國研究人員在米粒中培養了牛肉細胞,他們認為這是朝著實現可持續、負擔得起且環保的蛋白質來源邁出的重要壹步。
首爾延世大學的 Jinkee Hong 教授領導了本月在《Matter》雜志上發表的這項研究,他表示,“牛肉飯”是同類產品中的第壹個。
這種食品是通過在米粒中培養牛肉細胞制成的。這種混合食品在細胞培養過程中呈淡粉色,比標准大米含有更多的蛋白質和脂肪,
由於米粒是多孔的並且具有豐富的內部結構,因此細胞可以以與動物體內相似的方式生長。明膠塗層(在本例中是魚源性明膠)進壹步幫助細胞附著在大米上。
雖然牛肉飯聽起來像是壹種轉基因食品,但植物或動物的 DNA 並沒有發生改變。
延世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釋說,他們的工藝類似於制造壹種已在新加坡銷售的產品的工藝,壹種用大豆組織植物蛋白 (TVP) 種植的培養肉。
他們說,大豆和堅果是最早用於動物細胞培養的食物,但它們的用途有限,因為它們是常見的過敏原。
延世大學的團隊表示,相對於大豆或堅果,大米在安全性方面具有優勢,因為對大米過敏的人較少。
Hong 教授說:“如果成功開發成食品,培養牛肉米可以作為可持續的蛋白質來源,特別是在傳統畜牧業不切實際的環境中”。
與傳統大米相比,牛肉飯含有約 8% 的蛋白質和 7% 的脂肪。 Hong 教授指出,該蛋白質 18% 來自動物,使其成為必需氨基酸的豐富來源。
Hong 教授表示,養殖牛肉米的價格約為每公斤 2 美元,而且碳足跡遠小於傳統牛肉產品,因此可以在雜貨店貨架上競爭。
不過有嘗過牛肉飯的人士認為該食物無法復制真正牛肉的多汁性或質地。
Ref: https://www.cell.com/matter/abstract/S2590-2385(24)00016-...- 溫哥華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或許可,嚴禁轉載或摘錄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