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17 | 來源: 阜成門六號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美國在進步主義時期曾經湧現過壹場“扒糞運動”(muckraking),Henri George、Lincoln Steffens、Ida Tarbell等作家、議員、記者勇於揭發社會丑惡,曝光市政選舉、行會、公司商業等領域的腐敗現象,促進了法律的健全和社會的公平。
不過100年多後的中國,形成壹場目標和效果完全相反的“潑糞運動”,潑糞者自稱愛國者、人民代言人,其實他們從來不敢揭露什麼貪污腐敗、民間疾苦、社會不公,而是專門挑那些總體上是促進社會發展的企業、機構和個人,進行有目標的抹黑、潑糞,讓這些進步和理性力量慢慢社會死亡,讓社會逐漸回到黯淡黑暗時代。
這場潑糞運動始於21世紀初,不過那時候我們傳媒話語權還掌握在官方和職業媒體人主導的市場化媒體手中,潑糞者彼時只是互聯網的邊緣力量。但是移動互聯網的技術革命帶來的傳媒去中心化,給他們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施展空間,他們通過各種自媒體把煽動性觀點送達數億手機端用戶。
很多人從以前被鄙視的社會“邊緣人物”,壹躍成為擁有幾百萬、幾千萬粉絲,具有呼風喚雨、左右社會輿論能力的“意見領袖”。
他們的戰法也越來越嫻熟,目標也越來越大,從全球500強企業、民族品牌代表,到諾貝爾獎得主,到清華大學等頂尖高校,到地方政府,無壹不成為他們的獵物,並且他們無往而不勝。他們的作戰如群蟻圍攻大象,壹哄而上,待留下壹堆白骨後,又悄無聲息散去。他們從來不暴露真實身份,眾多呼風喚雨的博主們,從來都是化名,我們至今也不知他們的真名是張叁、還是李肆。
那些“愛國博主”非常善於打蛇打柒寸,宛若是康老王關戚轉世,構陷手法和話術與那個年代的大批斗如出壹轍:故意在意識形態最敏感的民族主義或國家安全話題上給人找茬,先給你定上壹個漢奸通日、無良資本、危害國家安全或侮辱先烈的大帽子,這樣即使不能置獵物於死地,也可以讓他名譽掃地。然後,他們利用最精致的顯微鏡,尋找你的創業史或言論中的瑕疵;如果沒有瑕疵,也不要緊,他們最擅長的是指鹿為馬、捕風捉影、曲意栽贓。
如果你的企業是國企改制而來,他們會說你侵吞國有資產;如果你的企業有外籍員工,他們會說有可能埋伏了中情局特工;如果你的企業有外資股權,他們會說你被海外資本代言人;如果你的企業在海外上市,他們會說你泄露行業和國家機密。總之,以前咱們黨中央鼓勵的,現在到頭來都成為他們的罪證。
他們還擅長任意發揮想象力,比如會把紅色圓物或放射狀圖案,說成是含有日本國旗或軍旗元素,冷不丁扣你個日雜的帽子。豈不知我們六柒拾年代的東方紅藝術形象,都是圓日加放射性圖案,難道這也是媚日嗎?他們用這個套路去碰瓷,竟然屢屢得手,竟連很多地方政府都不敢辯駁,就匆忙撤下廣告或修改圖案,這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