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23 | 來源: 信傳媒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拜登 | 字體: 小 中 大
本文作者為:Joseph E. Stiglitz,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校級教授,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氣候變化1995》報告主要作者(該機構分享了2007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去年,美國總統拜登反對了壹項可能破壞其國內數據隱私、網絡公民權利和自由,以及競爭保障的提案,並因此激怒了那些為大型科技企業以及其他從我們個人數據中獲利的公司游說的人。 而最近拜登發表的有關於美國人數據安全的新行政命令,又該讓這些說客們坐立不安了。
民眾對資安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數拾年來數據中間商和科技平台壹直在不受任何監督或限制的情況下,利用美國人的個人資料牟利。 拜登政府已經宣布將要禁止向中國和其他受關注的國家傳輸某些類型的數據,這是朝著保護美國人個人信息和政府相關資料邁出的微小但重要的壹步。
此外,這項命令也很可能是其他相關政策的前奏。 美國人對上網後可能發生的事情感到擔憂是有道理的,而他們的擔憂也遠遠不只有對隱私權的侵犯而已,還包含其他壹系列的數字危害,比如錯誤和虛假的信息、社交媒體引發的青少年焦慮以及種族煽動言行等等。
那些利用我們的資料,包括個人醫療、金融和地理位置... 等等信息賺錢的企業,多年來壹直試圖將“資料自由流動”與言論自由畫上等號,它們會試圖把拜登政府做的壹切為了保護公共利益的措施,說成是政府為了限制訪問新聞網站、癱瘓互聯網並賦予獨裁者權力的努力,但這都是無稽之談。
科技企業知道,如果要展開壹場公開、民主的辯論,消費者對數字保護措施的擔憂就會輕而易舉地超過對其利潤的關切。 因此說客們壹直忙於試圖打斷民主進程,他們的方法之壹就是要求制定晦澀難懂的貿易條款,以此去約束美國和其他國家做出保護個人資料的行為。
企業說客們要求禁止數據的監管
保護美國人的隱私和國家安全本來就是美國總統的分內之事,這兩者都可能因為我們對產生大量數據的處理方式和存放地點的不同而受到危害。 然而令人吃驚的是。 前總統川普卻試圖禁止美國對信息(包括個人信息)向任何國家的跨境傳輸的行為施加任何限制,只要這種傳輸與在美國或其他簽署協議的國家運營的任何投資者或服務提供商的業務有關就准予放行。
雖然說川普政府將這個規則納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提案確實包含了壹個例外,這個例外表面上看似允許實施壹些“為了實現合法公共政策目標所需的”監管,但該條款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讓它在實踐中行不通。 雖然大型科技企業的說客們引用這壹例外來反駁對更廣泛提案的批評,但該條款的措辭卻直接來自世貿組織的壹項在48次嘗試中失敗了46次的“壹般例外”。
禁止跨境數據的監管只是大型科技企業的說客說服川普政府加入修訂後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並在世貿組織相關會談中提交的肆項提案之壹。 這些以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寫成並潛藏在數百頁貿易協議語句中的條款被誤導性地打上了“數字貿易”規則的標簽。
說客們想故技重施,拜登不吃這壹套
通過禁止政府采取某些政策,提案中那些由企業撰寫的條款威脅到了美國國會兩黨為打擊大型科技企業侵犯消費者、勞動者和小企業權利的行為所做的努力,它們還削弱了負責保護我們隱私和民權,以及執行反壟斷政策的美國監管機構。 事實上如果川普時代禁止政府限制數據流動的規定在世貿組織生效,那麼拜登政府自己的新數據安全政策就會遭到禁止。
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川普這壹提議的存在,當然除了那些壹直在悄悄強占貿易談判的說客們例外。 雖然此前的各項美國貿易協定中都沒有包含禁止行政部門和國會實施數據監管的條款,但數字平台卻突然被賦予了特殊的保密權。 國會和行政部門認為,對保護公共利益至關重要的算法評估和人工智能預篩選都將被禁止。
企業說客們在川普2020年敗選後,仍希望將這些反常規則變成新規范。 他們的計劃是將同樣的條款添加到拜登政府壹項名為《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的協議中。 但拜登政府的官員並沒有聽從,而是與國會共同確認川普時代的那幾項提案與國會和政府在數字隱私、競爭和監管方面的目標不符。
拜登政府是在重申其監管大型平台和數據中間商的權力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拜登政府不再支持川普時代提案的決定為何會激怒這些說客了。 他們認識到甩開符合大型科技企業心意的“數字貿易”手銬的拜登政府是在重申其監管大型平台和數據中間商的權力,而美國各政治派別都認為這些平台和中間商權力太大了。 正是因為企業稅客的這種行為,貿易協議才背負上了惡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