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24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3月12日,頭部運動品牌李寧引發關注。
多家國內財經媒體援引路透社消息,稱李寧集團創始人李寧正在考慮將公司私有化。該文章援引多位知情人士消息稱,李寧正在考慮領導壹個財團收購其創立的“李寧”,考慮將其從港交所私有化,包括TPG、PAG和高領在內的多家全球和地區私募股權公司正在接洽。消息人士也稱,目前李寧私有化的討論尚處於早期階段,細節尚未敲定。
上述消息人士還表示,李寧認為公司在香港股市被低估,並在潛在的收購中將目標定為較當前股價大幅溢價。不過,李寧沒有立即計劃讓公司在內地重新上市。
受該消息影響,李寧當日股價壹度漲近20%。截至當天收盤,李寧報收22.1港元,漲幅達到8%。盤後,李寧集團很快發布壹則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注意到股價不尋常變動,經查詢後董事會確認並不知悉變動原因,或有任何須予以披露的內幕消息。
作為“國潮壹哥”,李寧是中國運動服飾品牌發展風向標,此次消息壹出,引起了業界和投資者的廣泛關注。私有化的真實性與可能性成為業界議論的焦點。
李寧又“變慢了”
在李寧35年的發展史中,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其有兩次借助國潮興盛的機會。
壹次是成立之初。1989年,“體操王子”李寧退役,拿著健力寶集團1500萬元的投資,成立了李寧品牌。作為專業體育品牌,接連拿下第拾壹屆亞運會聖火傳遞指定服裝、中國國家代表隊亞運會領獎服等贊助。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身著李寧牌鞋服出現在運動賽場上。在連續肆屆奧運會成為領獎裝備贊助商後,李寧成為民族品牌代表之壹。
在這樣的光環加持之下,李寧確立品牌定位,得到迅猛發展,基本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但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整個市場增速滑落,李寧庫存積壓,業績也陷入衰退。
在拾年的調整和摸索後,2018年,李寧借助國潮的紅利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在那兩年實現業績的大增。
然而,國潮勢頭之後,大家發現,李寧變得不再那麼吸引人了,隨之而來的聲音則是“太貴了”“定位不清”。此外,李寧2022秋冬大秀發布會的壹組產品陷入翻車事件,更令李寧陷入巨大的質疑聲中。
近兩年李寧在港股市值大幅縮水。圖/中國新聞圖片網
業內人士分析, 李寧壹貫的策略是主打國潮,通過“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策略,想要打破時尚圈被歐美壟斷的局面,走出中國特色。不過,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認為,這也令李寧在當下陷入尷尬境地。首先,在這壹策略之下,李寧國潮比例壓得過重,選擇了時尚道路,淡化了運動專業性,這使得李寧在消費者的選擇中不占優勢。此外,聚焦單品牌多品類必須要慢慢夯實品牌價值,但李寧在向高端化發展,價格過高,導致大眾認可度不足。
從李寧近年來的業績來看,也能看出端倪。財報顯示,李寧在2023年上半年營收140.19億元,同比增長12.98%,淨利潤則同比下跌3.1%到21.21億元。相比2021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64.97%、21.69%的營收增速,李寧中報的營收增速已連續兩年出現下滑,此外,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也拾分明顯。
李寧預計3月20日公布2023年全年業績,中金公司預測,李寧2023年收入將按年增長5%至271億元,淨利潤則預期按年下跌23%至31億元。
私有化的可能性
據李寧於去年10月25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去年第叁季度,李寧銷售點(不包括李寧YOUNG)於整個平台之零售流水,按年錄得中單位數增長。該公告發布的第贰天,李寧股價單日暴跌20.7%,出現近幾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