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4-19 | 來源: 谷雨實驗室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丟失形狀的字
湖北陽新縣城,有壹個神秘的字,念“tun”,第贰聲。只要你問陽新人,他們似乎都知道這個字,但在任何壹本新華字典裡,你都找不出它。
就像捉迷藏壹般,“tun”以各種形式出現在陽新人的世界裡,讓初來乍到之人摸不清頭腦。有時,它僅僅以拼音出現,“tun湯”。陽新人會告訴你,這是當地美食,以“tun”來熬制,味濃且滋補,味道好極了。極少數外地人被迫學著用陽新話點菜,“搞只tun我戳(吃)哈。”
有時,它又被寫成了兩個字“屯鳥”,或是“豚”。“屯鳥湯”“土豚湯”在當地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壹家餐飲店甚至將它翻譯成英文“The old land dolphin”,也就是“老陸地海豚”的意思。
“tun”是壹個只有音而無形的字嗎?老陽新人又會說,“不是這樣的”,以壹種驕傲的心態。
祖祖輩輩的陽新人創造了自己的“tun”字,證據就在明清之際的縣志上。這裡記載了壹個奇異的手寫字——“屯鳥”。據《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記載,早在1759年,當地就有陽新屯鳥飼養,據說由西方傳教士帶入內陸。那時,這種新奇的禽類,名字還不固定,有人叫它“番鴨”——外國鴨子,也有人叫它“麝香鴨”。
?心像SoulPix 楊壹凡
過去,“屯鳥”是奢侈的,只在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席面上才能見到,用來招待貴客。壹位年近六拾的陽新市民老張記得,他小時候住在長江邊上,家附近就是湖,湖裡壹年不凍,肆季有小魚。
屯鳥生活在岸邊,最愛吃小魚,餓了下水,飽了上岸。除夕夜殺壹只屯鳥,把湯燉出來,年初壹早上,再往湯裡下面條吃,這是陽新人的年俗。
在陽新方言裡,吃得多被稱為“屯得”,而壹個屯加壹個鳥,就是說這種禽類能吃的意思。此外,形容壹個人呆呆的、慢慢的,會說“你像個屯鳥壹樣”。
兩百多年來,屯鳥在陽新歷久不衰。只是到了數字時代,由於缺少信息系統裡的通用編碼,屯鳥字無法順暢打出、無法查詢,才漸漸模糊不清,失去字形。只有壹個笨辦法可以打出這個字,左邊壹個“屯”,右邊壹個“鳥”,字符間距調整為50%,讓它們緊緊挨在壹起。壹個字就以這樣樸素的方式被“合成”出來——屯鳥。本文中,所有的屯鳥,都是如此合成而來。這是屬於壹個字的掙扎,仿佛算不上大事。但在陽新縣,許多人的生活與此息息相關。他們希望讓這個字重新清晰起來。
養屯鳥的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