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4-26 | 來源: 中時電子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近幾年因財政緊縮要求公務員“習慣過緊日子”,各地官員們的反應非常迅速,許多地方政府已制訂新的公務費用准則來減少開支,除削減公務車預算、要求官員調高空調溫度之外,還要減少購置新設備、節約公務用紙,同時在出行時騎自行車與自帶水杯。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今年至少有21個省級政府削減了公務用車預算。貴州省省長承諾將本省政府運營開支削減15%。中部省份湖南省的壹位官員敦促同事們成為“紅管家”,傳承紅色基因,推動機關事務工作高品質發展。
雲南省統計局告訴工作人員,夏天不要將空調溫度設定在26℃以下。內蒙古有關部門表示,政府機構應盡量減少購買新設備,對桌椅和電腦等物品進行維修和重復使用。西南部城市宜賓要求官員使用品質較差的紙張打印日常文件。
多年來,中國地方政府的財政壹直在沉重的債務負擔之下搖搖欲墜,近3年來為遏制新冠疫情而采取的動態清零措施耗盡了許多地方財政儲備,房地產市場低迷更加劇了財政壓力。
各地都在勒緊褲腰帶,反映出中國新的經濟現實已在全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從普通百姓到政府公務員的廣大民眾,許多人不得不適應少花錢多辦事的日子。去年12月,中國政府加大力度,要求官員們做好長期“勒緊褲腰帶”的准備,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
最近幾周,許多地方政府發布了關於如何“習慣過緊日子”的詳細指示,告訴工作人員通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購買便宜的文具以及用黑白和雙面打印文件來節省開支。還有壹些政府要求領導幹部不剩飯菜,減少出差,以及維修和重復使用公務用車、辦公家俱等硬件設施。
中國公共財政問題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客座研究教授Christine Wong說,“這是在作秀,你看他們談這種小事,而他們本該集中精力解決大事”,這場節儉運動本質上就是“承認資金緊張”,要大家甘苦與共。
報導說,黨內機關還將節儉作為壹種文化和革命傳統加以宣傳。中共紀檢機關曾引用老壹代領導人簡樸生活的黨史軼事,例如毛澤東的睡衣據說打了73個補丁,而另壹位革命元老陳雲的同壹個皮箱則用了62年。
但在實踐中,隨著幹部們爭相證明自己對這項運動的擁護,對節儉的追求變成對開支錙銖必較。例如雲南國有煉鐵廠敦促員工減少每年的飲用水支出,並鼓勵員工自帶水杯。內蒙古北部壹個縣提出了綠色交通指南,鼓勵政府工作人員短程步行,中程騎自行車,遠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