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08 | 來源: VOA美國之音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貿易碎片化嚴重威脅全球貿易體系 https://t.co/Xsej1Pw1c7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May 8, 202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將各國對國家安全的關注推高到了壹個危險的程度,這正在導致世界貿易逐步碎片化,可能給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帶來嚴重威脅,幹擾全球貿易。
發出這壹警告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她周贰(5月7日)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演講時指出,全球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事件以冷戰以來從未有過的方式擾亂了全球貿易關系。
戈皮納特說:“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地以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關切為指導來決定與誰進行貿易和投資。”她補充說,這導致各國越來越多地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戈皮納特表示,加強經濟韌性“不壹定是壞事”,但是經濟碎片化的趨勢威脅著“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和“經濟壹體化收益的重大逆轉”。
美中之間的緊張關系還在不斷上升,華盛頓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不斷加大對中國的貿易限制和制裁。與此同時,中國在南中國海日益咄咄逼人的姿態和在台灣問題上的強勢也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不安。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日益緊張的關系對世界各地都有影響。2022年和2023年全球各國出台了3000多項貿易限制措施,比2019年增加了叁倍以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當今世界劃分為叁個大的國家集團,其壹是站在美國壹邊的壹組國家,其贰是傾向中國的壹組國家,剩下的壹組就是不結盟國家。
戈皮納特表示,美中兩大集團之間的貿易量與它們各自內部的貿易量相比開始下降。美國集團主要包括歐洲、加拿大和新西蘭。而傾向中國的國家包括俄羅斯、厄立特裡亞、馬裡、尼加拉瓜和敘利亞。
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這兩個集團之間的貿易量減少了大約12%,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了20%。
隨著中國與西方關系日趨緊張,中國遭遇了西方對華投資大幅度下滑的嚴重困難。2023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斷崖式下跌。這種局面到今年依然未見好轉。今年頭叁個月,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同比銳減26%。
雖然目前的世界經濟碎片化還沒有發展到冷戰的水平,但是,戈皮納特指出,其潛在的影響力卻要大得多,這主要是因為世界經濟對貿易的貿易依賴程度大大高於冷戰時期。
如果這些貿易隔離不能得到修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在發生極端碎片化的情況下,全球GDP將要付出的經濟成本可能會高達7%。在碎片化程度較為溫和的情況下,全球GDP將會減少大約0.2個百分點。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中國集團與美國集團相比,它們在世界貿易融資支付系統的貨幣結構中的占比變化更為明顯。自從2022年初以來,中國集團以美元計價的貿易融資支付比例減少了,但在以人民幣計價的貿易融資支付比例卻翻了壹倍,從原來的4%提高到8%。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指出,低收入國家因高度依賴農產品進口和發達國家的投資,因此它們在貿易碎片化中遭受的打擊最為嚴重。
不過,戈皮納特表示,盡管世界經濟碎片化的趨勢還在發展,但全部貨物貿易與世界GDP的比率在最近贰拾年來還相對穩定。
原因之壹是與美國和中國保持中立關系的國家,如墨西哥和越南等抵消了部分經濟碎片化的影響。這些國家在貿易和投資流動方向變化過程中在各經濟體之間發揮了“連接”的作用。-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