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29 | 来源: 维舟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刘强东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再次定义了“兄弟”。他在5月24日的一次线上讲话中,说到一些员工选择“生活第一,工作第二”:
不想拼,我能理解,每个人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你没有错,但我只能说,你不是我们的兄弟,你是路人。什么叫路人?就你既不是我的朋友,也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敌人,我们不是一路人,我们不是一家人,我们不应该在一起共事。因为你的存在,会让我们在拼搏的兄弟们,他们的利益严重受损,对他们严重不公平。
有人根据他多年来对“兄弟”的发言,总结了“京东的兄弟宇宙”:
2018年:“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2022年:“所有成功都离不开兄弟们的努力支持”,“我一直在思考应该为兄弟们做点什么。”
2023年:“我不会躺平,我希望兄弟们绝不躺平。”
2024年:“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当他说“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时,隐含的意思是“京东的每个员工都是我的兄弟”,也就是说,这家企业的文化带有浓厚的传统伦理色彩,员工们不仅是受劳动报酬的激励,还受到这种(不花钱的)情感激励。然而,这种含义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哪怕是去年的发言里,“东哥”仍然像是一个大家长:他强调了拼搏努力,而且他本人就是兄弟们的表率;但到如今,“兄弟”变成了一种有条件的资格——并非“加入京东就是兄弟”,而是“一起拼搏才是兄弟”,否则,你就被开除“兄弟”资格了。
最妙的是,这还没有打破原有的诺言:京东的确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但根据新的定义,你不再是兄弟,那开除当然就不算违背承诺,并且过错在你。东哥保留对兄弟的最终解释权。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本质上来说,这就是道德绑架:你必须拼尽全力符合我的期待,才能得到我的认可,不然就接受我的绝罚。
像这样的逻辑,盛行于中国家庭内部,许多人可以说无师自通,早已习以为常,这也正是它之所以能起作用的关键所在。不少人都曾有过这样受伤害的经历:你做了什么达不到父母期许的事,无论是考得不好,还是找了个他们不喜欢的恋人,爸妈就来一句“你不是我儿子/女儿”了。
有的家长倒是没祭出这样杀伤力巨大的话,但仅仅是为了避免让父母失望,就驱使多少人努力去取悦家长,因为他们太想得到父母的认可,不惜拼尽全力去“挣得”那一份资格。
我们这个社会的运作逻辑就是这样:很多看似生来就有的身份、权利,你都得努力才能得到——好比说“人民”,乍看起来我们都是其中一分子,然而,那前提是你遵循一系列规则,不然你就是“人民公敌”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