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31 | 来源: 亮见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武大研究生,毕业后通过选调生考试上岸,却没能留在家乡兰州,而是被分配到嘉峪关这个“偏远戈壁城市”。但很快,她就后悔了。恶劣的环境,不适应的饮食和气候,无尽的加班和陌生的工作,无不让她心生懊悔和不甘。
于是,她就在网上发了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小作文”,没想到却被官媒痛批。
这篇“小作文”我看了,是我不喜欢的文风。她说他是文学出身,但我要说,我们学文学的人,文风并不都是这样滥情的。
这应该是一个家境优渥的好学生,从小就被温柔以待,没吹过世上的风沙,把世界想象成一个风花雪月的大乐园。
就像有网友说的,一看就温室花朵,没吃过苦(当然,人不必非得要吃什么苦),向往自由但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而且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她的牢骚,有点矫情,有点夸饰,带着点名校生的矜持和傲慢,偶尔还有点口不择言,用有些官媒的话说就是,乃至于对嘉峪关“恶语相向”。
可就是这一点,加上对选调生的“不尊敬”,就让她犯了大忌,仿佛她犯了多大的罪。否则,你很难理解为啥有那么多媒体连篇累牍,不遗余力地下场批判这个小姑娘。
“极目新闻”说,一个人的“哀叹”抹不去选调生的奉献底色。
“红网”说,不是脱不下“长衫”,只是想举起“高脚杯”。
“潮新闻客户端”说,年轻人“既要又要还要”是大忌。
“新京报”说,部分毕业生浓烈的上岸思维该反思了。
……
尤其是新京报的评论,还上了热搜,阅读量上亿。
众多媒体如临大敌的样子,让人很难相信对手只是个刚毕业一年的女生。
当然,这个女生的措辞、姿态和做法,确实不太让人喜欢得起来,但众多官媒一起下场批判,还是让我没想到。
这是搁以前,媒体们肯定都要寻找个案背后的社会原因了,把矛头指向更宏大的议题,现在倒好,联合起来欺负一个小姑娘。
不过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我们这里,分配到基层的选调生那么多,武大女生吐槽选调生的“小作文”影响那么大,弄不好就会蛊惑人心。作为喉舌,媒体不得不执行任务,下场批判。
可就是这招数,用得太恶心了。
之前,毕业生哀叹“孔乙己竟是我自己”,媒体要年轻人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没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现在,毕业生吐槽一下选调生,媒体又让年轻人反思为何要有浓烈的上岸思维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