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18 | 来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氪金学心理学,正在一些大厂人中流行。焦虑睡不着,花几百块报个睡眠课;转岗纠结,花几千元做个心理咨询;新年新气象,送自己一万块的心理咨询师培训课;天花板级别氪金,是考个北师大或北大的非全日制MAP(应用心理学硕士),三年学费十九万多。
行业估算的“千亿”规模心理健康市场,大厂人或许是最有付费意愿的群体之一,因为“有问题”,“有钱”,信仰学习,追求效率。
“你留意到那个洞了,看到了就不能再假装看不见。”用心理学对抗无意义感,不总是奏效,甚至ROI也不高,大厂人依然上瘾。
文 |姜思羽
图|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松鼠
运营|小二郎
“你留意到那个洞了”
吴明学心理学后接的第一个“活”,是帮朋友劝她弟弟不要出家。
在朋友看来,他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学生时代的尖子生,在大厂工作,三十来岁。4个月前,32岁的弟弟辞了工作,提出离婚,宣称要出家。
她尝试使用心理咨询课程中的助人技术让对方开口。
屏幕里,男人眼皮浮肿,盘腿坐在蒲团上,双拳紧握,她只记住了那句:“我发现了一个洞,你留意到那个洞了,看到了就不能再假装看不见。”
过去3年,她也被困在一个巨大的空洞里——无意义感。上班时,她打磨漂亮的文案,策划高端的传播方案,拍点高大上的宣传片,然而在具体的忙碌之外,她始终感觉自己像一根针,悬浮在漆黑的空洞里,找不到一个能扎稳的地方。她制定了很多填洞计划,看哲学,看宇宙学,去墓地观察死亡,后来扎进一个地方——心理学。
▲图 / 视觉中国
她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4年,是一次次“大厂毕业”浪潮的幸存者。能够幸存是因为技能点多,新活难活,她都一口应承。图文出身的她,学摄影、剪辑、AIGC,工作外延不断扩大,最终影响到执行这些工作的身体。有段时间由于黑白颠倒,她的生物钟乱了。医生看她一个月开了3次安眠药后发出警告:你的身体是安眠药投币机吗?
2023年元旦零点,她按下支付键,在“简单心理”上报了心理咨询师初阶培训课程,寓意给34岁的自己一个崭新、重生的仪式。第一期课程3980元,第二期热线实习4980元。
之前,为了学心理学,她就在得到、知乎、暂停实验室等知识付费或心理服务平台购买各类心理学课程,大小投入近3000元,加上找心理咨询师做咨询,过去两年,吴明在心理学方面的花费接近3万元。有同事吐槽:“知识付费太擅长割你这种大厂韭菜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