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03 | 來源: VOA美國之音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希音是美國公司還是中國公司? https://t.co/SbN1EcIr5Z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July 3, 2024
總部在新加坡的中國快時尚電商希音(Shein)執行主席唐偉(Donald Tang)最近在美國洛杉磯壹場活動上說“希音是壹家美國公司”,稱該公司“價值觀、使命和願景與美國壹致”。此前希音因為供應鏈問題受到美國國會關注,該公司在美國上市的計劃受阻。唐偉的說法被認為是希音“去中國化”的新舉措,中國輿論則對他的言論並不買賬。
來自上海的朱女士在美國生活了叁年時間,“90後”的她在中國從未聽過希音(Shein)這家2008年創立於南京的公司。半年前,由於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希音在美國投放的大量廣告,她出於好奇下載了這個以低價聞名的的購物應用程序。
“確實很便宜,很多東西大概壹兩刀(壹、贰美元),但因為它的質量不是特別好,我只買過兩次,”她說。
朱女士對美國之音說,壹開始看到價格她就對商品質量不抱期望,收到包裹後果然驗證了自己的想法,商品“差不多就值那個價”。她認為希音在中國顯然無法與淘寶競爭,這家有中資背景的公司對標美國是可以理解的。
“淘寶至少是有品牌或者店鋪的質量和東西都稍微有保證壹點。希音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那種小工廠做出來的,然後也沒有什麼設計,”她說,“還有它的供應鏈都在中國,送貨時間特別久,有的要兩周,這是勸退我的壹個主要原因。”
希音為什麼要“去中國化”?
希音執行董事長唐偉(Donald Tang)最近在洛杉磯米爾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的壹場活動上發表講話時稱“希音是壹家美國公司”。他說,從誕生地和供應鏈來看,可以將希音視為壹家中國公司;從總部和注冊地來看,希音是壹家新加坡公司;從價值觀來看,美國的價值使希音取得了成功,關乎創新、表達個性的自由、公平競爭和法治,“如果這樣看,我們是壹家美國公司,”他說。
希音2021年底將總部移至新加坡,由在新加坡注冊的Roadget Business Pte作為運營希音全球網站的法人實體。該控股公司成立於2019年,公司代表為希音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徐仰天(Chris Xu)和其他叁人。希音在全球150多個國家銷售,但不包括中國,而美國是希音最大的市場。
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全球供應鏈管理主任尼克·維亞斯(Nick Vyas)對美國之音說,希音作為壹家中國公司,在決定將總部遷至新加坡之前,非常有策略性地了解客戶群的增長點和商業機會,然後開始提前協調這些事情。這間公司此前就有上市和發展業務的願景,他們知道美國是最大的市場。
維亞斯說:“從這個角度考慮,我認為唐偉的聲明在某種意義上證明,他在定位上要確保公司在西方上市,同時背負壹定的壓力,為了減輕從西方民主國家和國內可能面臨的地緣政治壓力,他先發制人地化解這種壓力。所以我認為他只是在利用希音的文化作為壹種杠杆,以確保西方立法者不會在希音爭取上市時制造任何障礙。”
今年2月,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阻止希音在紐約公開上市,除非這間電商進壹步披露其業務運營和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嚴重風險”。魯比奧在寫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根斯勒的信中說,雖然希音的總部設在新加坡,但該公司成立於中國,主要依靠中國數千家第叁方合同供應商來生產其10美元壹件的連衣裙和5美元壹件的T恤衫。魯比奧還呼吁要求希音承認出售使用“新疆棉”制成的服裝。希音否認了這壹指控,稱對強迫勞動采取“零容忍”政策。
維亞斯表示,只要希音的供應鏈和產品制造仍在中國,人們確實會對他們的做法提出質疑,這樣的情況並非希音獨有。希音強調其 “美國價值”是基於商業考量。
他說:“我認為這是壹個非常商業取向的決定,從搬遷到新加坡,將其在新加坡的總部打造成像是壹家西方公司,渴望體現美國公司的價值體系,然後嘗試真正打開市場空間。從現實看來,歸根結底,希音最大的市場仍將是美國,其次是歐洲。”
維亞斯認為希音試圖在新加坡“洗白”和“去中國化”,壹切要歸咎到當前的政治環境。“如果我們看看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看看美中以及歐中之間實施的壹些貿易壁壘,以及我們在太平洋看到的南中國海地緣政治逆風,所有這些都讓企業感到緊張,”他說,“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徐仰天作為執行官和創始人,我認為他們只是將自己定位為(與中國)仍然有壹些根源,但要創造壹個獨特的身份,以確保他們不會陷入所有這些地緣政治沖突之中。”-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