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08 | 来源: 钛媒体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AI攻略严肃场景,大模型生成式电子病历完成医生工作量的极致浓缩。
作者|贾雨微
编辑|秦聪慧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医疗行业也在被数字化重塑,随着AI大模型不断深入行业、产业,“数智化”现代医疗的建设承载了许多期待。
只不过,在医疗这个非常严肃的场景中落地大模型,既要对抗大模型幻觉等可控性问题,还要让大模型符合医疗的逻辑。另外,AI距离社会化的“好用”也在历经磨合期,如何让AI“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患者切身享受到AI为医疗带来的便利?都是目前医疗行业信息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家有着160年历史的老牌医院,如今作为AI医疗应用落地的排头兵,正努力尝试为医生、为患者、为医疗行业做些什么。
数字化的“未来医院”畅想
作为上海核心三甲医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很早就被上海市一医院注入动脉。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一医院曾提出了“SMART”智慧医院建设框架理论,即S:Service,智慧医疗服务;M:Management,智慧管理;A:Architecture,智慧后勤;R:Research,智慧科研;T:Technology,新技术运用,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化框架。
这与麦肯锡对智慧医院五大要素的定义不谋而合:跨机构互联互通、自动化高效运营、全流程重塑体验、大数据驱动决策以及持续性创新机制,并且这五大要素也是构建未来医院的关键组成部分。
自2022年初,有关“未来医院”的相关试点工作已经在上海落地布局,彼时《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方案》公布了三大“未来医院”试点医院,上海市一医院位列其中。
“上海发改委当时发文要求大家探索打造有别于传统智慧医院的未来医院,三家试点单位各有自己的主题,我们的主题跟其他两家还不太一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科处长傅春瑜表示:“上海市一医院是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老百姓获得感、社会广泛认可度这几个角度出发。所以我们的slogan是‘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智慧医院’。”
医疗行业是尤其看重“以人为本”的行业,老百姓作为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未来医院构造全过程的中心点。医疗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的碰撞,目的不是以先进技术为噱头去做一些很炫的应用,而是要思考,人工智能在医疗应用中能够改造哪些具体的功能?如何把产品整体做得更易用、更好用?
“让普通人真真实实感受到时代红利,改变患者原有的不正确的就医观念,这是我们想勾勒的未来医院的样子。”傅春瑜说。
患者就医痛点:
中老年群体线上便捷就医并不真便捷
不论先进技术在医疗行业如何飞驰,它无法飞离这个行业看病救人的本质,一切尝试的重点,是为患者服务。
据了解,上海从很久以前就在推行便捷就医,目前已经完成了便捷就医1.0-3.0的场景应用升级,许多患者服务已经落地实践。基于医院的数字化基础,诸如线上挂号、线上支付,分诊、查检验报告、导航、打印发票、复印病历等环节,都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操作。但是,通过广泛调研,上海市一医院也证实了一点:“中老年群体线上便捷就医并不真的便捷”。-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