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19 | 来源: 观察者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7月18日,中国游泳国家队的营养师于良在微博上发文感慨,全队31名运动员在到达巴黎后的10天内,总共接受国际兴奋剂检测组织的检查200次,平均每天接近20次,每人平均5-7次。
查的次数太多,连检察官都和自己混的脸熟了,其中一人告诉于良,他们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这些都是上面制定的计划,如果换成其他队伍被这么来回折腾,恐怕早就四处投诉了。
在博文的最后,于良还附上了一张中外运动员2023年兴奋剂检查数字的对比表,中国选手以一骑绝尘超出其他国家一倍还多的数字独占鳌头。此外,根据反兴奋剂组织公示的2023年度兴奋剂检测排名前50的运动员中,中国选手就有32个,而其他游泳大国,如美国、加拿大的选手,只有4个和3个这样的个位数。
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到,长期以来,中国游泳队运动员都在接受不正常的、高频次的兴奋剂检测,尽管如此配合,且鲜有怨言,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试图以舆论威逼的方式,败坏中国游泳运动员的声誉,意图通过肮脏的场下手段,剥夺中国游泳运动员的参赛资格。
随着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临近,又一场由美国政府发起、媒体冲锋在前,针对中国游泳运动员的围猎,已经悄然上演。
《纽约时报》近期刊发的关于2021年中国游泳队23名运动员受污染事件的文章
早在今年4月初,德国电视台ARD和美国媒体《纽约时报》连手,先后就一桩发生在2021年的23名中国游泳运动员曲美他嗪检测阳性事件,对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发起诘难。《纽约时报》起了一个相当惊悚的标题:“23名中国游泳选手东京奥运会前药检阳性,仍参赛并夺牌”,字里行间都在暗示,中国游泳队在东京奥运会上的奖牌都是靠吃药吃来的。
文章开篇就断言,这是一次在中国高层官员和国际兴奋剂检测组织联合运作之下被掩盖的兴奋剂丑闻,且不断地在后文中重复提及中国在兴奋剂使用方面有不良历史,因此不值得被信任。贯穿全文的除了一大堆言之凿凿“这里肯定有猫腻”却不能透露任何身份信息的知情人,并无任何关键性证据的提出,只有美国反兴奋剂机构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泰格特声嘶力竭地表示:“所有掩盖这些阳性结果、压制勇敢举报者声音的肮脏之手,都必须依照法规充分追究责任。”
《纽约时报》甚至在文中使用俄罗斯花滑运动员卡米拉·瓦利耶娃在曲美他嗪呈阳性检测后被禁赛的案例(在此案件中,瓦利耶娃曾经提出自己是误服了家中长辈的心脏病药的主张)来暗示,中国反兴奋剂机构(CHINADA)向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提供的运动员误食摄入曲美他嗪的说法并不值得采信。-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