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23 | 来源: 凤凰WEEKLY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经历5天之后,宗馥莉的辞职风波,终于落幕。
7月22日晚,娃哈哈发布声明称,为确保公司的平稳健康发展,经各股东友好协商,宗馥莉女士决定继续履行娃哈哈集团的相关管理职责。
5天前,7月18日,网上流传的一封辞职信,掀起轩然大波。
那个曾在父亲追悼会上说双手要成为“他续写饮料传奇的笔耕者”的宗馥莉,要辞去娃哈哈的副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岗位,不再参与其经营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这封辞职信落款的时间为7月15日,此时距离宗馥莉接棒公司仅仅不到5个月。
外界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宗馥莉管理能力不行,有人说是宗馥莉希望娃哈哈上市与其他股东目标产生分歧,还有人说宗馥莉被举报侵占国有资产……
和父亲宗庆后执掌娃哈哈三十余年留下的烙印相比,如今的宗馥莉虽已年过不惑,但对娃哈哈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来说,仍然还是个“新手”。
宗馥莉被留下的消息并不令人意外。撇开宗馥莉,谁能接棒,这个问题,似乎比“宗馥莉该不该接班”更难寻找到答案。
而且,放眼整个饮料市场,娃哈哈一天不稳定下来,对手就多一天赶超的机会。
娃哈哈不姓宗?
“娃哈哈不姓宗,就缺了当初的‘企业精神’。”
自宗馥莉辞职信在网上流传以来,不少网友都在为宗馥莉鸣不平,他们认为宗馥莉继承父亲的衣钵是合情合理的。
但宗庆后的衣钵由何处而来,直到辞职信爆出,才有人开始仔细关注这个问题。
娃哈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宗庆后的股权也不是娃哈哈中占比最高的。
三十多年前下海创业的宗庆后,从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体制内烙印。
1987年,宗庆后在学校发现商机,向亲朋好友借了14万元,承包下了当时连年亏损的杭州校办企业经销部。
虽然投资创业,承担风险的是宗庆后,但校办企业给出了合法经营的牌照,这也奠定了娃哈哈脱胎于体制的底色。
这种操作,在那个时期下海经商的企业家身上极为常见。
与宗庆后类似,海尔创始人张瑞敏是接手青岛电冰箱总厂之后,开始的创业之路;万事利集团创办人沈爱琴,也是因为接手了面临倒闭的杭州笕桥绸厂,才有了后来“丝绸女王”的称号。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所有权制度的逐步清晰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企业与体制的关系也在逐步变得更加清晰。下海经商的企业家们所依托的国有背景,逐步通过股权改制、买断等方式与原所有者做出明确的“分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娃哈哈也进行了股权改制。改制后,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占股51%,宗庆后占股29.4%,职工持股会占股19.6%。不久后,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5%的股权转让给职工持股会,最后形成今天的局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