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28 | 来源: 冰川思想库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高铁站一座接一座地建,大一点的城市,财力、客流也许能够勉强支撑,但中小城市“霸王硬上弓”式的强行上马,可能会陷入一种钱砸进去了但没有任何响动的困境。
一座城市,可以容纳多少个高铁站?在高铁基建浪潮下,这一数字一直在被不断刷新。
近日有媒体报道,山东济南通车的高铁站有12个,在未来规划中,算上快开通的遥墙机场、济阳、商河南站,还将布局6个高铁站,形成18个高铁站的格局。
地方形象、政绩驱动下的高铁站建设如火如荼,18个还远远不是国内城市的极限。问题在于,一边是城市的高铁站数量越来越多,一边是一些建成的高铁站,因为种种因素遭到闲置弃用。
财力、客流消化不了的高铁站,正在成为一些地区的沉重负担。
01
随着高铁建设的迅猛推进,不少省份已经率先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在方便出行的同时,高铁的通达度,也成为地方综合实力的体现,不少城市在对外宣传时,往往会将高铁运营里程,当成一种政绩来展示。
高铁网络的广泛覆盖,车站数量也越建越多,形成一个个串联网络的节点。
论开通运营的高铁站数量,济南当然不是最多的。早在2021年,有机构统计研究显示,全国339个城市中,重庆、哈尔滨、北京、苏州、青岛、福州、合肥7个城市,高铁站的数量不低于10个,其中重庆多达20个。
重庆面积大,下辖的区县数量多,常住人口超过3200万人,规模堪比一个小型省份,高铁站数量多在情理之中。
但像济南这样的二线城市,面积只有重庆的八分之一、哈尔滨的五分之一,常住人口数不到千万人,规划18个高铁站,是否过于泛滥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高铁成为地方发展“牌面”的背景下,不仅大城市抢着建设,一些中小城市也纷纷上马,砸锅卖铁地争取线路,争取设站。
比如桂林,常住人口495万人,为了发展旅游经济,一口气规划建设了9个高铁站,分别是桂林站、桂林北站、桂林西站、恭城站、阳朔站、全州南站、永福南站、兴安北站、五通站。
遗憾的是,地方抢着上马的高铁站,并不是都带来了预期的经济效益。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全国至少有20个高铁站,建成后从未启动运营,或者在短暂运营后又停止服务。闲置的原因也很简单,客流量不足,亏损严重,地方补贴难以持续。
以桂林为例,建成的9个高铁站中,五通站因位置偏远,交通配套不足,车站日均发送客流量不到200人次,开通运营仅4年就停止运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